你还在用“不语言”和孩子交流吗?( 二 )




如果在行为字词前面加上“不要”“别”等的否定词语,信息接收者的大脑往往会漏接它的真正意义,使他后面的“行为词语”的心像强烈的呈现,造成“顾后不顾前”的状况,所以信息输送者越“不要”的事,就会越“要”发生 。


比如一个正在奔跑的孩子,你该如何让他停止奔跑呢?“不要跑!”“慢点跑”“停下来”,感受一下,是不是后面说的话会让孩子更容易停下来呢?


你还在用“不语言”和孩子交流吗?




怎样运用正面的语言,可以巧妙运用鼓励的方式:



1. 启发式鼓励


多去关注孩子的一个感受,比如:“你感觉怎么样?”“你是怎么做到的?”


2. 描述式鼓励


比如:我注意到你主动收拾好了玩具 。


3. 感谢式鼓励


比如:感谢你遵守我们的约定 。


4. 赋能式鼓励


比如:我对你有信心,我相信你的判断 。


正面语言的关键态度是和善而坚定,但不是态度坚硬,我们不能混淆领会错的概念,在生活中也尽量要和孩子用正面的语言去沟通 。其实这也会得到一个双向的反馈,我们对孩子说的不语言,孩子其实也都会以同样的方式反馈回来 。


比如:我不想写作业、我不想上学、我不想吃这个东西、我不想睡觉、别让我上补课班等等,换位思考一下,孩子为什么会说出这些不语言,这些不语言背后,我们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自己 。





语言真的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东西,同一件事情,会有很多的表达方式,用正面的可以表达,也可以用不语言表达,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但如果目的一样,那我们为什么不去选择一种更快速和有效的方式呢?用正面的语言积极反馈是不是会更好 。


如果一味的对孩子说不可以不可以,孩子接受的都是否定的语言,时间久了孩子的心理就会觉得什么都做不好,否定自己,进而失去信心 。


很多时候,如果让我们仔细去想哪些地方用了“不语言”的时候,为什么不容易想起来,其实有时候只是我们对“不语言”已经习以为常了,根本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 。


我们平时的对话,无论是夫妻,还是亲子之间,最常说的是哪个字?


“不”,确实是这个字,不论在何时我们在表达一个命令,当对方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要求时,肯定是这个“不”字代表着我们所有想表达的意思 。


你还在用“不语言”和孩子交流吗?


“不要在看手机了,也不要在听了手机了”,这个就是早上朋友和她青春期的孩子刚刚发生的事情,到现在她还带着自责 。
每天早上孩子7:20出门,但7:08的时候孩子还在用手机听三国,而且时不时看上面的文稿 。她认为孩子上学快迟到了,10分钟左右他是吃不完饭的,继续看手机只会耽误他的时间,既吃不好饭又耽误正常上学的出门时间,所以顺口说了上面的话“不要在看手机了,也不要在听了手机了”,然后孩子冷冷的回了句“知道了”,但没有作出任何要停止的动作 。
听到孩子不愿意勉强的回复,朋友的情绪瞬间上来了,然后伸手去要把他摆正坐好赶紧吃饭,结果孩子回手的时候不小心把桌上的碗打翻,热粥瞬间洒到了孩子裤子和地上,一个美好的早晨,就在这样的气氛里下结束了 。但朋友说还好那个时候的粥不是很热,才没有造成更坏的结果,但也因此两个人早上都没有吃好饭,还影响到了各自的好心情,但这只是开始,如果他们再都没有及时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的话,可能又会产生“踢猫效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