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的形成过程】
1、化石分两种 , 一种是地球上的生物死后 , 遗体中有机部分被分解 , 坚硬部分石化形成的 。
2、另一种是那些生物留下的痕迹 , 在石化后变成石头形成的 。 它需要上亿年才能形成 , 可分为植物类和动物类 , 植物类化石包括根、叶子 , 动物类化石包括牙齿、足迹 。
研究生物自死亡后埋葬在沉积物中 , 随同沉积物经化石化作用形成化石的学科称为埋葬学(Taponomy) 。
从埋葬学角度可将化石形成的全部过程分为图1-1所列的几个阶段 。 图1-1 化石形成的过程 生物群落(biotic community):是在一定区域或同一环境里各种生物居群相互结合的一种结构单元 。 这种单元结合松散 , 在其形成之前及形成以后 , 不是固定不变的 , 而是经常在演变着 , 但演变有规律性 , 同时群落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 尸积群(thanatocoenose):因各种原因生物死亡后尸体堆积而成的尸积群或称死亡群 。 尸积群可能属于同一群落的成分 , 亦可能是几个群落的成分死后的混合堆积 。 这主要受沉积物的沉积速度、环境稳定性、生物扰动等因素的控制 。 埋葬群(taphocoenose):尸积群被埋葬后称埋葬群 , 它可能是原地埋葬 , 也可能迁移至他处或与其他群落的尸积群相混杂成为异地埋葬 。 原地埋葬不同于原位埋葬 。 一般生物死亡后只要在其所属群落生活的范围内埋葬都属原地埋葬 。 化石群(oryctocoenose):埋葬群通过化石化作用与周围的沉积物同时形成化石群 。 在原地埋葬 , 其成分由生物群落的组成部分形成的化石群称化石群落(fossil community) 。 化石群落是生物群落中被保存下来的一部分 , 不能充分表明彼此间的关系(如取食、保护等) , 但可指明它们原来生活于同一处所 。 异地埋葬所形成的化石群称为化石组合(fossil assemblage) 。 化石组合可能包括残留原地种类 , 即保留一部分在原地埋葬的种类 , 而个体大小和数量亦非原来面貌;搬迁种类 , 即由不同环境迁入的同时期种类;转移种类 , 即随同较老的岩石转移而来再沉积的不同时期种类 。 原地埋葬的化石群落和异地埋葬的残留原地种类对恢复原地环境起作用 , 搬迁种类对研究古地理环境可提供有益的资料 , 如水流强度、水流方向、能量高低等 。 一般埋葬在原地的化石多保存较完整 , 很少被破坏 , 有时能保存原来生活时的状态 。 异地埋葬的化石经过搬运常有不同程度的磨损或分选等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