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脘、中脘、下脘的各自功用是什么

上脘:主治胃痛、呃逆、反胃、呕吐、癫狂、咳嗽痰多、黄疸 。 别称上管(《千金方》), 出《灵枢
四时气》中 。 属于任脉, 位于上腹部, 前正中线上, 脐上5寸处, 在腹白线上, 深部为肝下缘及胃幽门部;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7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 主治胃痛、呃逆、反胃、呕吐、癫狂、咳嗽痰多、黄疸 。 操作方法为直刺1~1.5寸 。

上脘、中脘、下脘的各自功用是什么


中脘:功能作用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 出《针灸甲乙经》 。 别名上纪、太仓、胃脘 。 属任脉 。 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 。 胃之募穴 。 八会穴之腑会 。 在上腹部, 前正中线上, 当脐中上4寸 。 布有第七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和腹壁上动、静脉 。 主治胃痛, 呕吐, 呃逆, 反胃, 腹痛, 腹胀, 泄泻, 痢疾, 疳疾, 黄疸, 水肿 。 直刺1-1.5寸 。 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 。
下脘:主治各种消化系统疾患如胃痛呕吐, 腹胀肠鸣, 痢疾泄泻, 饮食不化, 水肿, 胃下垂等 。
历代医籍多有记载 。 因本穴具有较强的健脾和胃, 降逆止呕功效, 临床常与足三里配合治疗饮食不化、呕吐;与足三里、四缝、商丘配合治疗小儿疳积;还具有治疗“腹部坚硬癖块、脉厥厥动”(《太平圣惠方》)之功能;并能消散六腑寒气腹痛, 治疗不嗜饮食, 水谷不化, 日渐羸瘦等症状 。
扩展资料:
穴位, 学名腧穴, 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 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灸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 。 穴位是中国文化和中医学特有的名词 。 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多的地方 。 称为穴、穴道 。
穴道:是人类及动物共有的电位最高的皮下电场区, 是神经主干和神经末梢经过的地方, 是人类和动物身体中电势能最高的地方, 这部分破坏或者坏死, 以及外力破坏及阻碍, 都会引起麻、胀、痒、痛、酸等症状, 甚至会产生组织、器官、循环和心脑不适、还可导致残疾、衰竭、窒息及死亡等症 。
【上脘、中脘、下脘的各自功用是什么】穴道是活体中重要的电场, 也是与大脑密切联系场所 。 人体总计穴位有720个, 医用402个, 其中要害穴位有108个, 有活穴和死穴之分, 不致死的穴为72个, 致命为36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