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课文
【黄山奇石课文】黄山四绝--奇松--怪石 --云海--温泉
黄山四绝--奇松
黄山延绵数百里, 千峰万壑, 比比皆松 。 黄山松, 它分布於海拔800米以上高山, 以石为母, 顽强地扎根於巨岩裂隙 。 黄山松针叶粗短, 苍翠浓密, 干曲枝虬, 千姿百态 。 或倚岸挺拔, 或独立峰巅, 或倒悬绝壁, 或冠平如盖, 或尖削似剑 。 有的循崖度壑, 绕石而过;有的穿罅穴缝, 破石而出 。 忽悬、忽横、忽卧、忽起, “无树非松, 无石不松, 无松不奇” 。
黄山松是由黄山独特地貌、气候而形成的中国松树的一种变体 。 黄山松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 通常是黄山北坡在1500-1700米处, 南坡在1000-1600米处 。 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和黄山贩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 黄山松的种子能够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 以无坚不摧、有缝即入的钻劲, 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 。 黄山泥土稀少, 但花岗岩中肉红色的长石中含有钾, 夏天雷雨后空气中的氮气变成氮盐, 可以被岩层和泥土吸收, 进而为松树的根系吸收;松树的根系不断分泌一种有机酸, 能慢慢溶解岩石, 把岩石中的矿物盐类分解出来为己所用;花草、树页等植物腐烂后, 也分解成肥料;这样黄山松便在贫瘠的岩缝中存活、成长 。 地势崎岖不平, 悬崖峭壁纵横堆叠, 黄山松无法垂直生长, 只能弯弯曲曲地甚至朝下生长 。 由于要抗暴风御冰霜, 黄山松的针叶短粗, 冠平如削, 色绿深沉, 树干和树枝也极坚韧, 极富弹性 。 黄山松的另一特点是, 由于风吹日晒, 许多松树只在一边长出树枝 。 黄山松姿态坚韧傲然, 美丽奇特, 但生长的环境十分艰苦, 因而生长速度异常缓慢, 一棵高不盈丈的黄山松, 往往树龄上百年, 甚至数百年;根部常常比树干长几倍、几十倍, 由于根部很深, 黄山松能坚强地立于岩石之上, 虽历风霜雨霜却依然永葆青春 。
黄山四绝--怪石
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 以奇取胜, 以多著称 。 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 。 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 令人叫绝 。 似人似物, 似鸟似兽, 情态各异, 形象逼真 。 黄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 在不同的天气观看情趣迥异, 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 其分布可谓遍及峰壑巅坡, 或兀立峰顶或戏逗坡缘, 或与松结伴, 构成一幅幅天然山石画卷 。
![黄山奇石课文](http://pic.yunnanlong.com/220920/045S46448-0.jpg)
黄山千岩万壑, 几乎每座山峰上都有许多灵幻奇巧的怪石, 其形成期约在1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 黄山石“怪”就怪在从不同角度看, 就有不同的形状 。 站在半山寺前望天都峰上的一块大石头, 形如大公鸡展翅啼鸣, 故名“金鸡叫天门”, 但登上龙蟠坡回首再故, 这只一唱天下白的雄鸡却仿佛摇身一变, 变成了五位长袍飘飘、扶肩携手的老人, 被改冠以“五老上天都”之名 。 黄山峰海, 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 奇松怪石, 往往相映成趣, 俄位于北海的梦笔生花、、以及“喜鹊登梅”(仙人指路)、老僧采药、苏武牧羊等, 据说黄山有名可数的石头的就达1200多块, 我们无法为大家一一道尽 。 它们大都是三分形象、七分想象, 从人的心理移情于石, 使一块冥顽不灵的石头凭空有了精灵跳脱的生命 。 欣赏时不妨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创造力, 可获更高的审美享受
黄山四绝--云海
自古黄山云成海,黄山是云雾之乡, 以峰为体, 以云为衣, 其瑰丽壮观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 一年四季皆可观、尤以冬季景最佳 。 依云海分布方位, 全山有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而登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则可尽收诸海于眼底, 领略“海到尽头天是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之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