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遵宪诗歌思想内容黄遵宪是怎样一个人?( 二 )


他沿着这条道路进行创造性的实践 , 突破古诗的传统天地 , 形成了足以自立、独具特色的“新派诗” , 成为“诗界革命”的巨匠和旗帜 。

黄遵宪诗歌思想内容黄遵宪是怎样一个人?


黄遵宪的诗“诗之外有事 , 诗之中有人”(《人境庐诗草自序》) , 广泛反映了诗人经历的时代 , 具有深厚的历史内容 , 是一块标志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最后阶段转向革新时期的里程碑 。
反帝卫国、变法图强是他诗歌的两大重要主题 。在反帝方面 , 从抵抗英法联军到庚子事变 , 他的诗都有鲜明反映 。
特别是关于中日战争 , 他写下的《悲平壤》、《哀旅顺》、《哭威海》、《台湾行》、《渡辽将军歌》等系列诗作 , 反帝卫国思想尤为突出 。诗人在这类主题的作品里颂扬抗战 , 抨击投降 , 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和深挚的忧国焦思 。
其中不少篇章 , 规模宏伟 , 形象生动 , 表现出诗歌大家的气魄和功力 。如《冯将军歌》中写道:“将军一叱人马惊 , 从而往者五千人 。五千人马排墙进 , 绵绵延延相击应 。轰雷巨炮欲发声 , 既戟交胸刀在颈 。敌军披靡鼓声死 , 万头窜窜纷如蚁 。十荡十决无当前 , 一日横驰三百里 。”将中法战争中爱国将领冯子材鸷猛无前的英雄形象和冯军排山倒海的气势 , 活现于纸上 。
黄遵宪早在《感怀》、《杂感》、《日本杂事诗》等作品中即批判陈腐事物 , 赞赏派遣留学生和日本明治维新等新事物 。后来他更以饱满的热情讴歌变法维新 , 期望能通过变革使中华民族重新崛起:“黄人捧日撑空起 , 要放光明照大千 。”(《赠梁任父同年》)
戊戌政变发生 , 他作《感事》、《仰天》等诗痛惜新政夭折 , 忧虞国家前途 , 百感交集 , 情思深挚:“忍言赤县神州祸 , 更觉黄人捧日难”(《感事》其八) 。但他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 , 《己亥杂诗》第四十七首说:
滔滔海水日趋东 , 万法从新要大同 。后二十年言定验 , 手书心史井函中 。这种坚信变旧趋新的历史潮流不可遏抑的精神 , 贯穿在他的诗作中 。
值得注意的是 , 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黄遵宪的诗歌 , 较早地描写了海外世界以及伴随近代科学而涌现的新事物 , 拓宽了题材和反映生活的领域 , 写出了古典诗歌所没有的新内容 。
他的《今别离》四首分别吟咏在出现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已知东西两半球昼夜相反的条件下 , 离别的新况味 , 别开生面 , 令人耳目一新 。
诗人将新学理融入诗意内涵以表现同种一家等人生理想和事物变化转换之理 , 一新诗境 , 别饶兴味 。诗人在这首诗里说“足遍五洲多异想” , 他从一个封建国家踏进资本主义世界 , 事事物物都触动他的诗心歌绪 , 把古人不曾接触的海外世界反映到中国诗歌中来 。
《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以流美豪宕的笔墨 , 勾勒出太平洋上夜航独有的情境 。至如各国奇异的风光 , 如日本的樱花(《樱花歌》) , 伦敦的大雾(《伦敦大雾行》) , 巴黎的铁塔(《登巴黎铁塔》) , 锡兰岛的卧佛(《锡兰岛卧佛》)等 , 无不收摄在诗人的笔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