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具被抢后,爸妈该如何办( 二 )


我还在试图开导她:“我们可以去滑滑梯啊!等下再来荡秋千 。 ”
令我没想到的是, 接下来发生了戏剧化的一幕 。
那两个小女孩中的其中一个又去了我们旁边的秋千, 问了孩子的爸爸同样的问题:“可以让我也荡一荡秋千吗?”
结果那个爸爸说:“我们也是才来的, 等我们荡完了你可以荡哦 。 ”
啊啊啊!我当时听到这个德国爸爸的回答, 心里感到非常震撼!原来是可以拒绝别人的!是可以说不的!
我为什么不敢?我为什么要觉得不好意思?我为什么要牺牲女儿的快乐去取悦别人?
那个爸爸还是在我们前面开始荡秋千的, 但他就觉得:
“这是公共设施, 我也才荡两分钟啊, 我女儿荡得正开心, 为什么一定要让给你?
你可以有礼貌地提问, 但先来后到的原则是要遵守的, 不让给你是我的权利!”
最后, 我看他们又荡了将近10分钟才离开秋千, 而那个小女孩早就已经去玩别的设施了 。
这位德国爸爸的回应让我感触很深, 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权利意识和教育方式 。
原来在沙坑有孩子抢悠悠的玩具时(公共玩具), 我总是不好意思对抢东西的孩子说不, 而是教育悠悠:“你要和别人分享啊, 一起玩 。 ”
或者转移她的注意力:“要不我们换个玩具玩吧, 你看那里不是还有一个铲子吗?”
总是在教孩子照顾别人的感受, 却忽略了另一个方面——教孩子维护自己的权利!
如何教孩子维护自己的权利?
1、权利意识的根本基础是自我意识和自信 。
这两点是需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的, 孩子若缺乏自我意识和自信, 就很难做到维护自我 。
2、让孩子明确权利和界限
尽早让孩子明白自己拥有哪些权利, 别人又拥有哪些权利, 并明确人与人之间的界限 。
别人的玩具你未经允许不能随便碰, 但是你自己的玩具, 或者你正在玩的公共玩具, 别人也不能未经你的允许就随便抢走 。
你不能打别人, 别人也不能打你, 等等 。
此处有一点很重要, 就是在教孩子认识自己的权利的同时, 也要学会尊重别人的权利, 学会接受别人权利范围内的拒绝 。
北京地铁里那个男孩, 因为陌生女孩不把鸡排分享给他吃, 就把女孩往铁轨里推的行为, 明显就是分不清人与人之间界限的行为 。
我猜他妈妈平时肯定也是能说出
“把你的玩具借给我儿子玩一下怎么不行了? 这个钥匙扣好漂亮, 我儿子喜欢, 你就送给我儿子吧”
这种话的人 。
一定要教导孩子, 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利是有前提条件的, 那就是不能践踏别人的权利 。
尊重自己, 也尊重别人 。
3、向孩子示范如何维权
0-3岁的孩子, 由于语言和认知能力有限, 当他们的权利被侵犯时, 他们还不具备采取建设性的行动来解决冲突的能力 。
这期间, 家长的行为尤为重要, 孩子需要我们的引导或者向他们展示可以怎么做 。
比如:“这个玩具我的孩子正在玩, 你不能就这样抢走 。 请把它还给我, 等我的孩子玩完了, 我们可以给你玩 。 ”
以前悠悠想玩秋千, 等了很长时间别人还不让, 我总是鼓励她:“你去问问他们能不能让给你玩啊 。 ”
其实, 我鼓励悠悠去问, 只不过是在掩饰自己的胆小罢了 。
我自己不好意思问, 才把女儿往前推 。
但是很奇怪, 无论我怎么鼓励, 悠悠都做不到 。
4、教孩子用语言表明态度, 把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大声说出来 。
当孩子的语言能力进步到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时, 就应该鼓励孩子多使用语言来维权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