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具被抢后,爸妈该如何办( 三 )


当孩子被打被欺负时, 德国是不提倡家长教孩子打回去的 。 原因很简单:打回去这一招会阻碍孩子的情商和社会能力的发展 。
试想一下, 如果孩子发现打回去很有效, 每次只要打回去, 别的小朋友就不敢打他抢他的玩具了, 那这个孩子还有什么动力去想别的办法来解决矛盾和冲突呢?
拳脚相向肯定不是成熟的成年人解决矛盾和冲突的最佳方式, 沟通才是 。
因此, 家长平时在家里要多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允许和尊重孩子说不的权利 。
被打了, 要大声对打人者说:“停!你不能打人!打人是不对的, 我不允许你打我!”
玩具被抢了, 要大声对抢玩具者说:“不!这是我的玩具, 你不能抢!请立刻把玩具还给我!”
同时配合使用“停”的手势, 表示启动自我防御 。
在被侵犯的第一时间, 坚定而明确地用语言和手势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让欺负人者感到“哎这人不好惹啊, 我还是算了吧”, 可使孩子免于受到再次侵犯 。
要知道, 这种面对侵犯大声反击的能力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轻易做到的, 这需要很多的练习 。
在德国的自我防御课程上, 就有专门这样一个模拟环节, 让孩子对侵犯者大声说不, 大声拒绝, 把自己的感受和立场喊出来!
很多孩子一开始都喊不出来, 要经过不断的练习和鼓励才能慢慢做到 。
我们在家也可和孩子做一做这样模拟的被欺负的练习, 练得多了, 才能在真正发生的时候立即派上用场 。
5、向他人求助
在做了第四步后仍不能解决问题的, 就应该鼓励孩子去向老师、家长或朋友求助了 。
向别人求助也是一个方法, 并不丢脸 。
看了今天这篇, 我想一定又会有人说:“悠悠妈, 你今天写的不是跟之前写的相矛盾吗?一下教人培养同理心, 考虑别人的感受;一下又教人自私, 不把玩具让给别人...”
矛盾吗?同理心非常重要毋庸置疑, 但并不意味着要对别人一味迁就、委曲求全 。
在不牺牲自己权利的前提下, 去尽量照顾别人的感受;
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 去尽量维护自己的权利 。
这其实是最符合人性的, 人有善良的一面, 也有自私的一面 。 不论善良还是自私, 都应有个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