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养不教父之过, 有其父必有其子 。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 那么家庭教育, 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是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 。
往往体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 比如感恩、诚信、善良、尊重他人、有礼貌等更多品质方面 。 通俗的说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
【家长分五层,你在哪层呢?什么是最低层次的爱?】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某种程度上, 最开始是取决于父母的 。 然而很多家长并没有对家庭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 。
孩子出现问题, 经常是指责学校、社会, 很少反思自己 。 在你控诉应试教育的时候, 是否反思自己也是其中的推动者?你是否逼迫孩子报了很多的补习班?在指责社会无序时, 你是否给孩子做出了表率……
人民日报曾刊登过文章《教育改革要从家庭教育开始》, 其中提出的家长层次论有五层, 家长们都来看看, 你属于哪一层次?
第一层次:舍得给孩子花钱现代家庭生活水平高了, 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很舍得花钱, 除保证为孩子提供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以外, 基本是孩子“指啥买啥” 。 家里条件没那么好, 还会觉得是对孩子的亏欠 。 有的家长不惜砸锅卖铁买学区房;暑假花3万给孩子报补习班等等 。 其初衷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想通过这些外在条件辅助孩子更好的学习 。 同事张哥说“儿子跟我一点也不亲 。 我这天天忙着工作, 加班、出差, 不都是为了给他多挣些钱花!”另一同事反驳“现在讲究的是陪伴 。 你再不陪孩子, 孩子就长大了!”父母为小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质生活是应该的, 但仅仅在金钱上, 在孩子的低层次需求上付出是远远不够的 。 第二层次:舍得为孩子花时间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 父 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也一样 。 “你陪我长大, 我陪你变老 。 ”
有两位爸爸:
一位爸爸为了做生意, 赚更多的钱, 他错过了很多孩子成长的过程 。 儿子出生、第一次说话、第一次走路, 他都没赶上 。 他没参加过孩子的家长会, 甚至仅有的几次送孩子上学, 还经常搞错班级 。
另一位爸爸在业余时间会陪女儿讲故事、散步、做游戏……逢人就说女儿是贴心小棉袄, 跟自己特别亲 。 他说“时间不白花, 收获的都是幸福 。 ”
你觉得两位爸爸, 两个孩子谁更幸福呢?答案不言而喻 。 时间挤挤总是有的, 钱是赚不完的, 工作也是做不完的, 但孩子的成长却只有一次 。 舍得为孩子花点时间, 与孩子共同享受成长的过程, 别把自己当成家庭教育的局外人 。
第三层次: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什么是教育的目标, 可能很多家长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 举个例子:你想培养孩子具有的品质:善良、正直、勇敢、诚实、自信;你想让孩子成为有出息, 有前途的人:上重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找好工作、有幸福的人生;这些就是目标 。 家长根据这些目标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就是完成教育目标的过程 。 但事实上, 很多人对教育孩子没有具体的目标规划, 想一出是一出, 也不管孩子愿不愿意 。 三年级的芳芳诉苦:她妈妈给她报了十个辅导班, 占据了她所有的休闲、娱乐时间, 她感觉自己完全变成了学习机器 。 除了常规的数学、英语补习, 还有一系列特长培训班, 每天放学就是噩梦的开始 。 而一些舞蹈、书法特长班都是爸妈让她学的, 她并不喜欢 。 孩子不感兴趣, 学这么多的意义何在?与其画个好大的圆, 将来无法填满, 不如脚踏实地, 完成每一个可行的小目标, 前提是这些目标的设立必须是和孩子一起规划的 。 育孩子而第四层次:为了教提升和完善自己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 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 。 ——托尔斯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是孩子最初的学习、模仿对象 。 同学小林上学的时候是个特立独行的女孩, 经常把头发染的五颜六色, 通宵玩游戏, 玩极限运动, 怎么潇洒怎么来 。 但她结婚有孩子后像变了一个人, 每天用规律的生活来替换从前的率性 。 为了陪孩子学习, 她还参加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 每天和孩子一起学习、进步 。 她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还为自己更新了知识库 。 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 当代家长不像从前只根据经验教育, 而是对教育方法、教育技巧、孩子心理健康学习都有着迫切的需求 。 通过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 让家庭教育的方式更加合理, 让孩子的成长少走一些弯路 。 这就是言传身教正确的打开方式吧 。
推荐阅读
- 这几个坏习惯会让孩子越来越笨, 家长们别大意!
- 这样的孩子,作文得分和数学成绩必有优势
- 这个细节很伤孩子,家长知道吗?
- 孩子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追求,家长该替孩子做主吗?
- 垃圾分类的好处 垃圾分类的好处有哪些
- 属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分类 属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分类是
- 10大育儿误区,家长你避开了吗?
- 女儿需要底线教育,儿子需要阳光教育!家长必看
- 表扬孩子时,家长别忽略这两点!
- 面对一个喜欢攻击、打人的孩子,家长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