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青春期孩子内心传递的声音是“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老妈 , 你又来了 , 烦不烦呀?这样的“一说就反”“一说就烦”现象频频出现 。
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有效沟通?心理特级教师看来 , 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 , 好的倾听胜过好的说教 , 家长需要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灵需要 。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
一个10岁女孩给母亲写下挑战书:你生育了我 , 但我不是你的奴隶 , 我是个自由的人 。 从今天开始 , 你想要我这个女儿 , 你要做到以下10条:不许动我的书包、抽屉;不许看我的聊天记录、日记;不许强迫我穿超级难看的衣服;不许拦截我的电话;不许当着亲戚朋友的面说我不如人家的孩子……如果你做不到其中任何一项 , 我宁可露宿街头 , 去做小偷 , 也要毫不犹豫地离开这个家 , 让你永远也找不到我!我说到做到!
不少青春期孩子的家长不明白:为什么乖巧可爱的孩子变得桀骜不驯、难以控制?顺从听话、清纯阳光的孩子容易情绪冲动、难以捉摸?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沟通?
对此 , 这是家长与孩子两代人因生活经历阅历价值观的差异而产生的代际冲突 。 不少青春期孩子喜欢说:“跟你说了也白说 , 反正你也不关心”“说了你也不懂 , 没有共同语言” , 实际上 , 青春期孩子内心传递的声音是“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 。
家长与孩子经常为了压岁钱的自主支配、升学选课、学校专业 , 甚至孩子的交往对象产生分歧 , 这一系列冲突事件的背后 , 都反映了随着青春期到来 , 孩子自主意识发展 , 自主性发展需求与家长对孩子的呵护产生了控制性之间的冲突 。
多些倾听 , 少些唠叨
孩子放学后 , 家长下班回到家;孩子半躺在沙发上 , 漫不经心地翻看着手机;茶几上堆放着孩子的期中试卷 ,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考得很差的数学试卷……家长该如何与孩子沟通?有的家长说:“把手机放下 , 立刻回房间做功课!这么烂分还有空在这里玩手机啊!”也有父母说:“又考这么烂成绩!下次再考这种坏成绩 , 休想再玩手机 , 把手机没收!”
青春期因为情绪的不稳定和冲动性 , 如果父母此时不懂孩子的心理需求 , 缺乏沟通技巧 , 不擅长与孩子交流 , 容易造成孩子与父母情绪对立、言语冲突 , 甚至身体冲突等 。
如何重塑亲子沟通关系 , 掌握家庭中的社交密码 , 避免情绪冲动性冲突?
“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灵需要 , 不仅要读懂孩子的情绪 , 并积极回应 , 比如:理解、接纳 。 当孩子的这种能量被理解接纳时 , 他就会产生一种力量感、安全感 。 ”此时的方式不是安慰、建议、说教 , 更不是训斥、指责或威胁 , 因为这些方式只能激化情绪 , 相反 , 家长需要做的是理解、回应、共感他的情绪 , 相信孩子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 把解决问题的责任留给孩子 , 让他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过程中 , 发展自己的能力 。
随着孩子青春期到来 , 自我意识迅速发展 , 家长在沟通交流中一定要顺应孩子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 。 日常交流中 , 家长多些肯定 , 少些否定 , 谨慎“但是”性的转折词点燃情绪爆发的导火索;多些倾听 , 少些唠叨 , 警惕不合时宜的唠叨说教让沟通瞬间停止 。
此外 , 还可以多些选择 , 少些指令 。 当孩子正专注于手机或电视时 , 不要只有简单的命令——“看书去或关上电视!”家长要学会机智地让孩子去作出选择——“是你自己关上电视 , 还是我来关上电视?是现在就关呢 , 还是过5分钟后再关?”让孩子多一份自主感 , 少一份控制感 , 多点“我认为、我希望”的表达 , 减少“你应该、你必须”的家长式命令性传达 。
推荐阅读
- 父母到底要不要带孩子上早教课
- 父母教育孩子力不从心怎么办
- 父母严母慈父是好还是坏
- 父母应该怎么教孩子管控情绪
- 父母怎么提高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
- 孩子被开玩笑父母怎么办
- 父母如何区分孩子的焦虑和内向
- 父母功利的思想会危害孩子吗
- 父母越骂孩子越差怎么办
- 父母日常的言语决定孩子对未来的态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