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同伴交往能力差怎么办( 二 )


独生子女家庭代际交往替代了同辈交往
以往家庭中 , 兄弟姐妹早晚都在一起生活、游戏 , 幼儿有很多与同辈深度交往的机会 。 独生子女政策让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 , 使儿童在家庭中缺少兄弟姐妹 。 因此 , 在独生子女家庭内部 , 幼儿没有同辈交往的对象 , 他们更多的是与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一起玩 。 一份有关独生子女放学后和谁交往的调查资料显示 , 独生子女与同辈群体交往远少于非独生子女 , 前者为15.2% , 后者高达42.7% 。 [1]独生子女家庭中代际交往占据了绝对的位置 , 家长成为幼儿互动行为的唯一承受者 。
代际交往的增多使幼儿缺乏与同龄伙伴交往的经验
独生子女家庭背景下的“4 2 1”家庭模式也让孩子成为家庭里的核心 , 孩子几乎所有的行为都受到家长保护 。 他们限定幼儿的活动范围 , 帮助幼儿选择交友的对象 , 让幼儿本就狭小的活动空间变得更加狭窄 。 很多儿童每天是和父母同出同进——早上一块出门 , 晚上一块回家 , 这样更加失去了与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时间 , 代际交往代替了同伴交往 。
但幼儿与家长的交往没有与同伴的交往那么平等 , 家长是以照顾者、教育者的身份出现 , 而不是以幼儿平等的身份出现 , 不利于幼儿合作、谦让和分享行为的发展 。 代际交往使幼儿缺乏与同伴交往的经验 , 不善于和同伴相处 , 合群性受到影响 。
过度讲求竞争的社会环境
高度讲求竞争的社会环境给幼儿发展同伴关系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 如父母花费重金剥夺幼儿游戏玩耍的时间让孩子去上兴趣班 , 各种活动引入成人社会的竞争机制和比赛标准等 。
兴趣班的白热化发展剥夺了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时间
我一个朋友的孩子佳佳 , 她的妈妈给佳佳报了很多兴趣班 , 周一到周五的晚上不定时会去参加书法课 , 周六日妈妈也是带着佳佳“跑场子” , 舞蹈课在东城 , 钢琴课又跑到了海淀……佳佳每天是下了妈妈的车便往指定的地点跑 , 上完课又直接上了妈妈的车 , 晚上到家还要练钢琴 , 几乎没有与伙伴玩耍的时间 。
城市家庭只有一个子女 , 学业竞争的压力也大 ,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自然也较高 , 他们希望孩子多学知识技能 , 以便将来再入名校时能换得加分的优惠 , 于是不惜财力、物力和精力送孩子上各类兴趣班 。 [2]在这类兴趣班中 , 注重专业技能的学练 , 幼儿很少有自由交往的时间 , 而且这类兴趣班举办的时间大多是双休日或晚上 , 占用了幼儿很多的时间 , 使幼儿同伴交往的时间减少 。
现在的许多孩子过着被严密管理、被过度安排的日子 , 以致都抽不出一点宝贵的时间来进行真实的人际互动了 。 缺少人与人面对面的直接交往 , 孩子就没有了结交朋友的机会和体验友谊的条件 , 无法学会像他们的父辈或祖父辈当年成长时曾习得的那些基本社交技能 。 比如谦恭、分享、合作、尊重等 , 很难发展出与朋友间的亲密的、休戚与共的关系 , 而这种关系对他们的个人幸福与成就感是至关重要的 。
幼儿活动的成人化让幼儿失去了单纯游戏的乐趣
5岁的贝贝很喜欢跳绳,幼儿园要组织跳绳比赛 , 贝贝妈很想让贝贝参加 , 并且拿个名次 。 于是每天晚上妈妈都让贝贝去社区的院子里练习 , 还让隔壁的小姐姐监督 , 还和贝贝说如果跳绳比赛拿到第一名 , 就带他去吃必胜客 。
当今的少年儿童会有很多机会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比赛 , 家长也乐此不疲的带着孩子参与这些活动和比赛 , 但是由成人组织与制定的活动 , 活动过于成人化 , 规则或标准等都是由成人参照职业运动和比赛制定的 , 因此高度讲求竞争 。 家长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色 , 拔得头筹 , 如儿童足球、趣味运动等都在模仿成人职业运动的标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