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说说几个概念 , 首先是买房需求群体划分:刚需买房(教育、医疗、拆迁原因)、改善型住房需求(人员增加、生活优化)和投资需求 , 现实中 , 这三类群体是购房的主力军 。
还有几个数据 , 分别是每年新房入市数量、二手房存量和挂牌量、新房库存和年消化数量 , 这些都构成了影响房价直接因素 , 还有人说看土地出入金 , 其实这个是间接影响因素 , 这里暂不做讨论 。
我们首先关注一个交易量的问题 , 近些年 , 我国每年地产市场成交额在17万亿左右 , 销售的面积约为14亿平方米 , 也就是相当于每平方米是在1万元成交的 。 如果按照100平方米一户预计 , 大概每年新房销售是在1400万户 。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库存 , 现在待售库存是5.6亿平方米 , 约为560万套房产 。 根据国家发布的二手房挂牌数量 , 60个核心城市在300万套 , 如果算上全国的话 , 我们按照全国600万套二手房待售 。 还有一个数据是需要关注的 , 就是前2个月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降低百分之10 , 也就是说 , 如果今年新房只入市200万套的话 , 现有的房产数量已经足够市场消化的 。 但是 , 大家也明白 , 如果真的只入市200万套 , 相当于去年的百分之15 , 换个说法 , 如果以前你发1万元一个月 , 现在只能发1500元一个月 , 这能干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
我们再回过头看看 , 看看地产的客户还剩余那些 。 开头我们讲过房地产的消费群体 , 首先来说说基于投资买房需求的客户 , 我们知道 , 这类客户对房产投资有两个要求 , 首先是价格上涨 , 其次是地产市场的无线流通 , 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 可是大家也知道 , 现在投资地产是风险高收益低 , 这显然是不符合投资需求的 。 我们再来看看改善型住房需求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 部分人群需要改善家庭的居住环境 , 希望能够住到环境更好、工作生活更便利的地方 。 可是因为疫情、收入增长乏力和国外环境不稳定等因素影响 。 家庭规划开始偏向保守 , 除非在手里有不少的流动资金 , 比如收入大幅提高或者有了意外之财 , 这些人群可以考虑改善自己居住环境 。 现在看这地产三大消费群体 , 有一个废了 , 还有一个残了 。
也就是说 , 剩余最核心的购房群体只有一个 , 那就是刚需 , 一种是基于生活需要的刚需 , 还有一种就是人为的刚需 。 刚需究竟有多少人 , 这个具体数据掌握在国家手里 , 最核心的数据就是25周岁到40周岁的农村户口 , 第二个是城市户口中没有贷款人员的信用和收入情况 , 这两个数据加起来就可以知道住房实际需求了 。 这些数据掌握在国家手里 , 我们不会知道 。
接下来 , 我从两个方面论证一下关于地产市场的具体人群数量 。
首先是关于出生人口的 , 有一点大家需要知道 , 那就是我们国家98年才开始实施商品房改革 , 也就是说 , 80年以后出生的人群才有了去城市购房的可能 , 之前是单位分房子 。 我们国家还有一个习惯 , 就是父母会在孩子读完大学的1~2年里买房 , 里面的缘由大家都知道 。 现在 , 大家可以去官网查看每年的出生人口数量 , 今年是2022年 , 毕业1~2年的是1996、1997年左右出生的人 。 各位可以看看每年的销售面积和24年前的人口出生数量 , 他们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 这里 , 经过修正 , 1996年前后出生人口在1600万左右 , 从2018年过后 , 不考虑房价涨幅影响 , 每年销售约为1400万套房产 。 现在 , 我可以大胆的做出假设:98年出生人口在1400万 , 今年刚需在1200万套;99年出生人口在1200万 , 2023年在1100万套 , 2024年的数量需要重新计算 , 因为这个数量需要减去80后对应年龄段进场买房的数量 , 我也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搜集资料 , 做出2024年之后的数据模型 。
推荐阅读
- 楼市|投资,我们不再选择楼市
- 别墅|江北密度远超河西引争议:南京的商业综合体规划不合理?
- 人与人|为何物业如此嚣张,难道我们业主不是主人吗?原来原因在这里
- 国家木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书香门地集团“多层实木复合地板阻燃技术及其应用示范”项目推进会召开
- 制造业|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一喜一忧,楼市复苏渐明,房价是否会轮涨
- 南京|熊磊私换九江房子门锁,许敏辩护律师发声:既不合法,也不合规
- 购房置业|疫情下不建议买房,因为大家都想着生存包含国家
- 房产证|“房产证”成空壳?70年产权到期后房子到底归谁?国家给出答案
- 购房置业|高利率的时候,我们是不要买房
- 南京|老家的房子足够便宜,我们还是愿意回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