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 , 万科首先发起了著名的“海盗”计划 , 也就是利用高薪从中海挖人 。 随后 , 龙湖、碧桂园等一众激进房企也都纷纷效仿从中海挖人 , 也因此 , 中海成为了业内的“黄埔军校” 。
或许是意识到了自身发展较为缓慢 , 又不甘心落后 , 为了重回第一梯队 , 中海自2018年开始激进拿地 。
频频高溢价拿地 , 成本支出走高
在其他民企受资金危机支配时 , 背靠央企有融资便利的中海地产频频出手拿地扩大规模 , 而其净利润下降的原因 , 或许与其近年来频频溢价拿地有关 。
据年报显示 , 2021年中海地产系列公司新增土地储备98宗 , 权益购地金额人民币1610.2亿元 。 其中 , 集团新增土地储备57宗 , 权益购地金额人民币1297.5亿元 。
而在2019至2021年间 , 中海新增土地储备的每平方米均价就已经在逐渐走高 , 均价分别为1.03万元、0.99万元及1.28万元 , 并且成本多占销售均价40%以上 。
同时 , 因屡屡溢价拿地 , 中海在近几年也多次拿到“地王” 。 在去年3月 , 中海就曾以25亿拿下郑州北龙湖新地王 。
据悉 , 在2021年 , 中海地产有23宗地块为底价或低溢价获取 , 占全年成交地块宗数40% , 下半年成交地块中有近50%是底价或低溢价成交 。
对于频频拿地的原因 , 中海地产表示:“去年下半年不仅出现了机会 , 另外在回报率上也是这几年比较出色的 , 对未来的利润都形成了很好的支撑 。 ”
但持续走高的拿地成本 , 终究会影响利润空间 , 而今年“增收不增利”的结果 , 也是其大肆拿地的后遗症 。
近日 , 中海地产在成都首批集中供地中 , 获得的三宗地块全部来自高新区和天府新区 , 成交总面积约229.3286亩 , 仅次于成都城投置地 , 并以56.51元的出让金 , 成为拿地金额最大的房企 。
也就是说 , 即便业绩出现下行 , 行业寒冬持续的情况下 , 中海地产依旧并未打算收手 。 不过以其背靠央企 , 拥有融资便利的背景下 , 想必也不会太在意 , 但持续的高价拿地影响利润的同时 , “利润王”的帽子怕是也戴不稳了 。
推荐阅读
- 绿城地产|了解买新房的流程,以及买房省钱的小秘密,纯干货,记得收藏
- 购房置业|买房时,“这层房”能避则避,入住才明白当初欠考虑,现在难转手
- 房价|接下来5到10年,房地产将会出现“两大变化”
- 银行是如何查经营贷是否流入房地产
- |山村房屋更新换代,老屋舍不得拆除,看为啥成为“研究所”
- 房贷|“我现在连10元都拿不出来了,我的房贷该怎么办呢?”
- 购房置业|“客厅见三物,财旺人幸福”,真是这样吗?听听老人咋说吧
- 昆明|“烂尾楼”太多了!昆明多家楼盘已多日未动工+停止销售
- 二房东|咸安落实市区一体化要求力推“交房即办证”工作
- |专家都劝你买“边户”,但往往中户最先售罄?过来人给出6点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