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指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看了很多回答,乱七八糟 。我也试着答一波,如果心有共鸣,请转发点赞 。
首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三观是最基本的三观 。根据这三观可以衍生出很多观,比如地理观,财富观,家庭观,教育观,学习观很多 。但是最基础还是这三观 。
三观的衍生,就像色彩只有红黄蓝三原色一样,通过不同比例的组合,可以出现256种,甚至更多数量的色彩 。所以现在我们不讨论为什么是三观,而不是四,五六,七八观的问题 。而讨论一下这三观怎么构成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
1.世界观
世界观,应该是从宏观到微观,从天文到地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定理到公式 。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可以看到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 。对世界认识的越深刻,我们的科技就越进步,生产力就越高,我们就能利用自然规律创造更适合我们的生存环境 。从原始社会,到母系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自由经济社会 。都是在我们对世界更深入的认识,定理的发现,科学理论的建立,无一不引导了社会的变革,历史的进步 。如果我们的思想还停留在封建时代,那么很容易被这个现代社会淘汰 。更不用说,要靠努力奋斗,爬到社会的顶端,成为精英了 。
2.人生观
我们熟读历史可以发现,虽然,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 。但是大多数人的文化,信仰,基本没有多大变化 。世界还是被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印度教文化,儒教,佛教,道教的所控制 。我们历史的更朝换代,王侯将相,平民百姓的生活命运,都会在现代社会不断重复 。有句名言说,历史总会重演,但不是简单的重复 。圣经也讲,太阳底下无新事 。当我们透过历史,了解到每个人的一生是怎么进行成长,发展,成熟,衰老和死亡的 。我们就会相对科学规划自己的人生,设定一些目标,让自己的人生有更多的精彩 。以有限的人生面对无限的世界 。
3.价值观
价值观,就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核心 。儒家的价值观,是舍生取义 。生命的长度比不上生命的深度 。佛教的价值观是,四大皆空 。道家的价值观是上善若水,善利万物而不言 。而我们的价值观,就构成了,我们独特的人格,对事物的不同看法,和不同的行动 。
“一个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价值观,就比"一个好死不如赖活着”的苟且价值观要更值得尊重,更有一个超越人性的光辉 。
一个“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求知价值观,就比“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迂腐价值观,更能促进人类的进步 。
所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成了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为兽,为禽,为石头的分界岭 。
所以三观是区别一个人是否成熟,和有多么成熟,和怎样成熟的评价尺度 。只不过在不同年纪,不同阅历,不同环境,不同智力的人之中,三观也是有很大差异 。
但是殊途同归,成熟到释迦摩尼,孔子,老子的程度,三观基本是相似的 。
从逻辑上来说,三观应该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顺序不能变,否则逻辑就不通了 。
世界观是指世间万物是什么样子,以及为什么是这个样子而不是其它的样子 。
价值观是指在确定了世界的样子的基础上后,再确定正确与错误的标准 。
人生观是指在确定了世界的样子和看待世界的正确标准后,人要怎样去行为才更有利于人的生存 。
为什么到指导人的行为为止了?是因为所有的学问,说到底都是人学,也就是帮助人生存的学问,除此之外没有其它意义,这是人建立学问和所有思考的终极意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