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系统稳定运行 自主创新做保障


北斗系统稳定运行 自主创新做保障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塔湾村村民在田间利用北斗导航播种蔬菜 。 新华社发
“天上建好,地上用好 。 ”作为国家重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底正式提供服务以来,连续稳定运行,北斗系统已进入全球组网新阶段,应用产业快速发展,成为一张国家名片 。
按规划,预计2018年底将建成北斗三号基本系统,为“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提供服务;到2020年将建成世界一流的北斗三号系统,提供全球服务 。 目前,北斗三号系统已成功发射8颗全球组网卫星,建成最简系统 。 它继承了北斗特色,对标世界一流,增加了星间链路、全球搜索救援等新功能,播发性能更优的导航信号 。
日前,采访人员走进多个北斗研制一线团队,近距离感受中国北斗的亮点与魅力 。
自主创新让北斗表现优异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目标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
轮船航行在茫茫大海中,需要航标灯的指引 。 卫星在太空飞行,太阳与地球就是它的航标灯:卫星飞行姿态的建立依赖于对太阳、地球的观测,测量精度越高,卫星飞行姿态就越稳定,提供的导航精度也越高 。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三只眼”,就是通过观测太阳、地球为导航卫星提供导航 。
专家介绍说,“三只眼”就是两个“太阳眼”——模拟太阳敏感器、数字太阳敏感器,一个“地球眼”——红外地球敏感器 。 “太阳眼”负责测量太阳的位置,“地球眼”测量地球的位置 。
安装了“三只眼”的北斗卫星的优异表现与“视力”密切相关 。 卫星入轨初期用模拟太阳敏感器捕获太阳,再用数字太阳敏感器和红外地球敏感器共同作用,更加精确地确定卫星的三轴姿态 。
【北斗系统稳定运行 自主创新做保障】科研人员对北斗卫星数字太阳敏感器和红外地球敏感器进行了关键技术攻关 。 数字太阳敏感器的关键技术突破,实现关键元件自主可控;红外地球敏感器的关键技术突破后,具有高测量精度、高可靠性、长寿命、不易受太阳等天体对姿态测量的干扰等优点 。
卫星与卫星之间的通信——星间链路,是北斗导航系统由区域向全球过渡的关键技术,是提升系统全球服务能力的核心技术手段,也是北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重要标识和技术制高点 。
中国电科29所科研人员提出了自己的北斗全球组网星间链路解决方案,率先采用毫米波技术体制和生产工艺,研制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星间链路产品,对于北斗导航卫星实现全球组网起到了关键作用,促进了北斗全球系统的跨域发展 。
卫星电源分系统也是卫星的关键分系统之一,被誉为卫星的“生命线” 。 在北斗三号组网卫星研制过程中,中国电科18所承担了电源分系统的研制任务 。 该所专家介绍说,以中轨道卫星为例,配置了双太阳电池翼、双蓄电池组、均衡器和电源控制器 。 其中太阳电池阵是卫星的唯一供电能源,蓄电池组是卫星储能装置 。 在北斗三号中,首次批量采用了转换效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三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能和太阳能帆板的尺寸充分匹配,极大提高了卫星“吸收”太阳能的效率 。
在储能方面,北斗三号卫星锂离子蓄电池组的成功应用,也开启了锂离子蓄电池组中高轨道应用的新局面,满足了北斗卫星储能电源能量密度高的需求,让卫星上的各种仪器设备等有效载荷更有“活力” 。 北斗卫星采用的锂离子蓄电池组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