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6月14日电(赵竹青)采访人员近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 该院组织实施的“纳米先导专项”实施5年来, 在长续航动力锂电池、纳米绿色印刷、纳米催化、健康诊疗及饮用水处理等产业领域形成了一系列纳米核心技术创新, 并与70多家企业开展了合作, 吸引和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超过50亿元 。
“目前, 纳米科技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应该说是领先国际 。 ”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副局长齐涛介绍, 纳米科技兴起于上世纪末, 作为我国“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领域之一”, 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高强度的投入, 近年来发展尤其迅速 。 “我国与纳米相关的SCI论文从2011年开始就已超越美国而居世界首位, 并且在纳米科技论文被引次数、高影响力论文以及专利方面, 也呈现了类似的迅猛发展态势 。 ”
如何将我国纳米科技研究的优势和积累, 转化为纳米科技成果应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催生新兴产业的驱动力?正是在这样的重大需求牵引和顶层设计的指导下, 纳米专项应运而生 。 齐涛介绍, 该专项针对我国在能源、先进制造、人口健康等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系统布局了动力锂电池、绿色印刷、纳米催化、纳米化药物等8大版块共17项研发任务 。
专项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物理研究所、化学研究所等20多个研究单位的科研团队协同攻关, 5年来,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体现了纳米变革性技术对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发展的巨大推力, 实现了纳米先导专项的初衷和总目标 。 ”齐涛说 。
【纳米专项结硕果:技术创新撬动50亿资本】纳米专项首席科学家、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王琛研究员介绍了纳米专项的几大核心成果:先导专项开发的多款动力电池单体电芯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以上, 居世界先进水平,并与国内多家领先的企业合作, 牵头构建了新型高能量密度电池产业链;纳米绿色印刷制造技术从源头解决了制版工艺高危废水排放、版基生产电解废液/废渣/VOC等排放的历史性难题, 形成了包括“绿色版材、绿色制版、绿色油墨”在内的完整的绿色印刷产业链技术, 产品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 产生了广泛的行业和国际影响;甲烷无氧制烯烃和芳烃技术, 破解了甲烷选择活化这个化学领域的百年难题, 为碳基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在国际学术界和产业界形成了重大影响;专项还将纳米技术成功应用到健康领域, 研发了多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体外诊断关键技术和纳米药物制剂 。
“我们认为纳米先导专项的组织实施模式, 是纳米科技成果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最有效的模式 。 ”王琛表示, 纳米先导专项不考核科技论文的发表情况, 而是始终专注于纳米科技成果是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 “主要是看企业是否通过消化吸收我们的纳米技术成果提升了产业水平, 提高了产品竞争力;社会是否由此得到了诸如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增加就业等等的社会效益 。 ”
王琛表示, 未来, 纳米先导专项团队将进一步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企业关注的关键技术问题, 组织我国纳米科技的核心研发力量, 选择重要领域的关键技术开展研究, 为新材料、新器件、新系统及集成等领域提供创新制造能力 。
推荐阅读
- 新型纳米孔器件有望用于表观遗传学快捷测序
- 高性能结构材料力压一众金属
- 新纳米材料口罩可全天高效杀菌
- 加速器与反应堆的逆天结合会有怎样的天地?能量放大器!
- 遗忘曲线是哪位心理学家研究的结果 遗忘曲线是哪位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
- 倒是左右结构还是左中右结构 倒是什么结构
- 国家纳米中心与空客联合研究航空新材料
- 石墨烯纳米带首次可控稳定发光
- 医保卡冻结是什么原因
- 新型石墨烯基纳米卷可模仿狗鼻子检测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