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节气名称,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 。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 。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 。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伏即为潜伏的意思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 。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 。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