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上海“离沪潮”的背后,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选择回家工作了?

上海市|上海“离沪潮”的背后,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选择回家工作了?

文章图片

上海市|上海“离沪潮”的背后,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选择回家工作了?

【上海市|上海“离沪潮”的背后,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选择回家工作了?】上海这两天的“离沪潮” , 的确是刷爆了我们的眼球 。
一方面 , 大城市正在“抛弃”我们;另一方面 , 我们也正在“抛弃”大城市 。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回家工作了?我认为这个原因是多层次多维度的 , 是各种原因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 , 才形成了今天越来越多人回家工作的现象 。
首先 , 从乐观的角度而言 , 越来越多的人回家 ,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 , 城乡在发展 。 过去大家是埋头发展城市 , 因此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差距很大 , 所以大量的农村人口跑到大城市上班就业 , 这客观上带动了大城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
但现在 ,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 城乡建设也被我们提上日程 , 有越来越多的小县城乃至乡镇 , 依靠着种植业实现了财富的增长 。
当家乡也有了工业化和规模化的产业 , 谁还待在大城市里呢?
而广大的四五线城市 , 就是所谓的下沉市场 。
尽管目前我们的下沉市场还远远比不上一二线城市的规模 , 但至少下沉市场这几年已经有了不错的发展 , 且发展的态势也越来越大 , 当家乡有了就业机会时 , 人们便不会再拘泥于留在大城市 , 而是会选择回到家乡发展 。
这也是费孝通先生所说的“乡土中国” 。 对大部分人而言 , 故乡就是我们的根 , 才是我们的家 。

这两年借助短视频带货 , 农业+直播带货的模式被跑通 , 很多人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 , 一年能够卖出去上百吨农产品 , 客观上这也给当地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财富增长 。
从这个角度来说 , 人们的选择更多了 , 也不必非要大学毕业后就留在大城市上班了 。 家乡反而由于发展滞后 , 年轻人少 , 反而有更多的致富机会 , 也不存在大城市固有的内卷现象 。
以上 , 是从乐观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的 。
有乐观 , 自然也就有悲观 。
就我自己的观点而言 , 我还是更倾向于之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家工作 , 大概率都是出于“被迫”的 , 而不是他们主观上的想回去 , 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 。
以我自己为例 ,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 , 我深知农村的经济发展天花板非常有限 , 也知道农村过去条件的艰苦 。
这里我所说的过去农村条件艰苦 , 是基于两方面的 。 从硬件上来说 , 农村的厕所在过去都是挖一个坑 , 然后上面搭上石板 , 然后人就站在石板上面上厕所 , 虽然现在农村条件改善了很多 , 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 , 以及消费潜力等问题 , 农村包括四五线城市的经济发展是有一定的天花板的 。
其次 , 从软件上来说 , 四五线城市不管是教育资源还是医疗资源或是公共资源 , 都不能跟一二线城市相比 。

学校、医院、公园的设施 , 四五线城市和一二线城市的差距不可谓不大 , 差的也不是一点半点 , 而是很多点 。
其次 , 受制于收入的原因 , 四五线城市的收入水平和一二线城市相比也差异巨大 , 虽然一二线城市的生活成本更高 , 但收入也同样高 。
说了这么多 , 都是在说一二线城市的优势 , 例如机会更多、教育和医疗公共设施更强 , 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选择回到家乡?
究其原因 , 不外乎一点 , 那就是人口扎推所带来的内卷效应 , 进一步蚕食了处在这座城市中每个人的机会成本 , 从而导致一二线城市的机会成本越来越低 , 工作也越来越内卷 , 从而形成负面效应 , 赶走了一部分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