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写作让编辑下岗?现阶段只是“不懂装懂”


AI+写作让编辑下岗?现阶段只是“不懂装懂”



写作是语言的精髓、文化的灵魂 , 与1和0组成的数据、单词和符号组成的代码看上去格格不入 , 灵感、直觉和纯熟的语言训练诞生的产物 , 怎能由数据和代码组成呢?在AI席卷各大行业的浪潮下 , 写作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 , 仿佛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孤岛” 。
然而 , 这座“孤岛”也被AI浪潮“侵门踏户”了 。
近日 , 某电商平台推出了名为“莎士比亚”的AI写作系统 , 一秒钟可以“写”出千条文案 。 业内人士戏言 , 终于轮到编辑“下岗”了 。
AI 写作真能发挥出这么大的魔力吗?
别慌!“莎士比亚”是款“文案处理器”
据该电商平台发布的新闻稿称 , 这套系统在借鉴传统NLG和语言模型方法的基础上 , 基于该平台自身在商品标签和搜索数据库层面积累的大数据 , 从句子层面做结构解析、训练模型和语言生成 , 从而能够一秒钟“吐”出千条文案 , 并根据用户不同的需求自主选择各类行文风格 。 据介绍 , 该系统还能根据用户对文本的选择实现机器算法的优化 。
然而该系统一面世就遭到了网友的吐槽:“既然能智能写文案 , 能不能智能刷好评呢?”“人工智能 文案 , 是千人千面还是千人一面?”
对此 , 该系统负责人表示:“传统人工创作费时费力 , 尤其是电商平台‘大促’期间 , 时间紧、任务重 , 很多商家修改页面时往往捉襟见肘 。 这套系统就是为了极大地赋能商家 , 提高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 逐渐实现机器写文案、系统排版页面 。 ”
显然 , 这套系统的主要应用场景是商品文案写作 , 离写诗、做文章这些人们想象中AI写作还有很远的距离 。 采访人员找到了一篇由人工智能写作的文章 , 虽然看起来逻辑通顺 , 但其主要内容均来自于新闻媒体的一篇专访稿件 , 机器所做的工作 , 仅仅是对稿件进行了删减和截取 。
“事实上 , AI技术应用于写作仍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 ”拓墣产业研究院分析师林贞妤告诉科技日报采访人员 , “AI写作需要输入大量某特定类型的文章数据 , 进行机器学习训练 , 付出包含时间和金钱的训练成本 , 才能让AI学会某一类文章的写作模式 。 ”从某种程度上看 , 该系统更像是丰富的文案数据库 , 可以根据不同的风格 , 向用户推荐更适合该商品的文本 。
有局限:只能在特定领域“展神威”
AI对艺术领域的“侵门踏户”可不是第一次了 。 谷歌曾利用AI创作一幅油画作品 , 最后竟然卖到了8500美元 。 在一项测试中 , AI创作的画作成功“欺骗”了超过半数观众的眼睛 , 使他们误以为该作品是由人完成的 。
在AI写作的道路上也不乏探索者 。 2016年 , 一款AI机器人曾参与了当年高考作文的创作 , 但成绩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 两篇文章行文风格磕磕绊绊 , 句子之间逻辑也欠通顺 , 用词单调重复 , 仅有几个句子被认为有点“文艺范” , 可惜在上下文结合的过程中 , 也失去了韵味 。 事实上 , 日本也曾经使用AI参与过升学考试 , 积累了多次失败经验后 , 已经能够达到大学入学的水准 , 然而其擅长的也是数学、历史等学科 , 但在语言处理能力方面非常一般 。
但在消息新闻写作、报告类数据采集等方面 , AI写作则获得了不小的成功 。 2007年 , 美国一家公司就推出了新闻编写软件 , 用于撰写财经类和体育类新闻稿件 。 只要导入最新的数据 , 每分钟最快可生成2000篇报道 。 近年来 , 我国媒体也陆续开始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新闻写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