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潮间带里藏着怎样的鲜滋味,什么是潮间带

贝类、棘皮动物和腔肠动物是比较常见的潮间带动物 。小型甲壳类动物和各种螺一样是潮间带池塘的常客 。光照充足,水流平缓的潮间带池塘是浮游植物的天堂 。如果赶上退潮时间是正午,潮间带礁石窝里的水温能达到三十多度,大些的池塘也好不到哪里去,这时所有生物都得蛰伏起来躲避烈日 。
潮间带的微环境是怎样的?

中国的潮间带里藏着怎样的鲜滋味,什么是潮间带


潮间带?那可是我最喜欢的海滨“小世界” 。我喜欢呆在海边,但对喧嚣的沙滩没有兴趣,清静的礁石海岸,多姿多彩的潮间带才是我最爱的地方 。因为家在北京,平时只能在夏季去近处的渤海湾转转,今天就只说说我最熟悉的北方内海潮间带吧 。落潮后,礁石海岸的潮间带会形成无数个小水洼,与大海隔绝变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小世界 。与危机四伏的大海相比,这里很安全,是微小生物藏身避祸的理想地点 。
但这里的温度、盐度变化迅速且剧烈,各种小型生物需要很强的适应能力才能存活 。如果赶上退潮时间是正午,潮间带礁石窝里的水温能达到三十多度,大些的池塘也好不到哪里去,这时所有生物都得蛰伏起来躲避烈日 。凉爽时可就热闹多了 。光照充足,水流平缓的潮间带池塘是浮游植物的天堂 。硅藻、海白菜等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构成了这个微型生物圈的氧气泵和食物基础 。
贝类、棘皮动物和腔肠动物是比较常见的潮间带动物 。礁石上附着的牡蛎微微张口过滤着海水,藤壶与海葵则伸出触手,将我们肉眼无法看到的浮游生物塞进中间的口中 。这些固着在礁石上的动物能否吃到大餐,得看运气 。我曾看到一只死于高温的小海马被海葵捡到,拖入口中,只剩卷曲的尾巴露在外面 。对海葵而言,这可是天降鸿运呀 。海星与海胆要少一些,据我观察,它们似乎只有受伤的时候才会被海浪带到这些潮间池塘中 。
小型甲壳类动物和各种螺一样是潮间带池塘的常客 。透明的虾喜欢躲在海白菜的叶片下面,用缓慢的动作取食藻类;螃蟹们则喜欢一条一条一片片地搜索池底,将微小的残渣碎屑扫荡一空;“花盖”蟹长有一对鳍肢,可以快速游动;各种螺们从不挑食,有什么吃什么 。这些精力充沛的海洋拾荒者从不放弃任何一点儿能量,它们也是这个微小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中国的潮间带里藏着怎样的鲜滋味,什么是潮间带】相比之下,这里的鱼类可就慵懒多了 。除了被潮水困住的小鱼外,潮间带常驻的鱼类多是懒洋洋的海鲶鱼之类,本地人叫它们“楞巴儿”,还有一种叫做“驴尾巴” 。这些几厘米长的幼鱼在小小的潮间池塘里已经算是“顶级掠食者”了 。凭借扁平的体形和完美的保护色,它们与褐色的礁石融为一体很难被发现 。一旦小鱼小虾从附近经过,它们便会闪电般地出击,迅速张开“大嘴”将猎物吸入口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