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公益热线火了 公益婚姻情感热线

7月15日,一则关于“清华幸福公益心理服务热线”的视频引发关注,视频称,网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拨通了电话,发现这个专门为社会提供心理援助的热线不仅不用预约和收费,而且真的有用 。对此,有网友称自己也获得过热线的帮助,肯定了热线的意义,也有网友质疑热线的可靠性,还有网友建议“请大家不要乱打,留给有需要的人 。”
“清华幸福公益心理服务热线”项目由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和清华大学于2020年2月联合发起,最初目的是提供疫情时期的心理咨询服务,后来慢慢转化为常态化服务热线 。目前热线设有社会大众线、青少年线、洪涝等灾害24小时紧急心理援助、老年线等多条专线 。
热线工作组志愿者卜婧告诉潇湘晨报(报料微信:xxcbbaoliao)采访人员,7月15日网友的视频发布当天,热线数量翻了4倍,16日一天的总通话时长更是从平时的2000多分钟增至5000多分钟,“未接来电就更多了 。”
卜婧表示,工作组在招募接线志愿者时有着十分严格的标准,如学历、临床经验、心理咨询从业资格等等,也会对志愿者进行专业的培训,许多志愿者都是正规医院的医生或者高校教师 。“这条热线是真实的、专业的、一直在的,我们希望把它留给在那一刻最需要的人 。”
专业的倾听与疏导使得清华幸福公益心理服务热线对咨询者能够起到“战地包扎”式的效果数 。据项目的据分析显示,来电者对接线员满意度的评分达到8分以上,“这是一个很高的分数”,卜婧说 。
对此,潇湘晨报采访人员采访了3位有长期接线经验的志愿者,他们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有人民警察,也有身处海外、与中国有着12小时时差的自由职业者 。他们处理过危机来电,将站在生命边缘的来话者拉回,受到过来话者的攻击与质疑,也产生过无力感与挫败感 。但他们仍决定在这条热线上继续坚守下去 。

清华公益热线火了 公益婚姻情感热线


“我也曾想过轻生,后来走上了心理咨询这条路”
我是侯惠娟,今年32岁,是清华幸福公益心理服务热线的一名接线员,也一位准妈妈 。我本科读的就是心理学专业,那时这个专业很冷门,大家觉得这是一个“毕业就失业”的专业 。我走上心理咨询这条路,是因为一位老师 。
我高中时期性格比较叛逆,也经历了一年的复读 。因为换了班级,我的成绩一直不是特别理想,有过轻生的念头 。当时我的班主任很敏感地觉察到了我的负面情绪,他打电话陪我聊了将近一个小时,还邀请我到他们家吃饭 。毕业聚餐时,班主任说他特别喜欢心理学,这种“冥冥之中的指引”使我选择了这个专业 。
进行了系统的心理学学习后,我考取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的证书,后来又得到了美国NGH协会以及香港催眠师协会的认证,现在也是一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成员 。
在清华幸福公益心理服务热线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我接过社会大众线、青少年线和留学生线等许多专线,对不同的来话者进行过心理疏导,他们的故事各不相同,但又有很明显的共性 。
我记得前一阵有一个女性来话者,她一晚没睡,报着试试看的心态拨通了我们的电话 。她对家庭十分眷恋,虽然已经离婚,但仍然深爱着前夫 。在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前夫又回来了,希望他们可以“再试试” 。但在两人复合了一段时间后,突然有一天,前夫对她说,他已经不爱她了,这又让她陷入到难过和自我怀疑之中 。在这次疏导中,我肯定了她对家庭所做的努力,引导她明白这个世界上我们能够控制或者努力就能得到的东西没有那么多,当事与愿违的时候我们能够做些什么,使她得到肯定和心理支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