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为什么腹泻( 二 )


猪轮状病毒性肠炎 , 轮状病毒病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仔猪、犊牛、羔羊、驹、幼免等的急性胃肠炎 , 仔猪较易患病 , 10~28日龄猪最易感染 , 并有明显的腹泻 , 死亡率较低 。
猪传染性腹泻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 以呕吐、严重腹泻、脱水和10日龄内仔猪死亡率高为特征 , 5周龄以上的病猪很少死亡 。
1.2 非病原微生物因素
因母猪饲养管理不当致使母乳缺乏使仔猪处于饥饿状态 , 引起仔猪低血糖症 , 导致腹泻;母猪乳汁过浓过稀引起仔猪食后消化不良 , 或未及时饲喂初乳或初乳不足可以引起腹泻;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过高 , 会导致仔猪吸收营养物质能力下降 , 饲料中加入过量的钙和氯 , 或微量元素中铁含量过高 , 均会引起腹泻;仔猪缺乏维生素(如叶酸、烟酸、泛酸)、矿物质或其他必需的营养物质(如微量元素锌、硒、铁、铜) , 导致抵抗力降低而出现下痢;圈舍或产仔母猪乳房消毒不严、保温措施不力、补料不及时或饲料质量差、没有足够的清洁饮水、断奶措施不当造成应激、对传染性疾病未进行有效的免疫、气候寒冷或多变、昼夜温差大等都是引起或诱发仔猪腹泻的重要原因 。
2 仔猪腹泻的预防控制措施
2.1、加强饲养管理
防止外来疫病的传入 , 进场车辆及饲养员进入舍区要消毒;加强卫生消毒以减少生产区内的病原微生物 。保持圈舍清洁卫生、舒适干燥;定期进行消毒 , 消毒药品应针对不同的致病微生物经常更换使用 , 以防产生抗药性 。对母猪的乳房和胸腹部在仔猪吃初乳前应进行全面的清洗消毒 。
2.2、免疫预防
对产前母猪和初生仔猪进行有针对性的免疫疫苗接种 。
2.3、合理配制仔猪日粮
在7日龄左右 , 仔猪补喂全价饲料 , 使仔猪建立对饲料粗蛋白的免疫耐受性 , 减少日粮抗原过敏反应 。同时适当降低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和中粗纤维含量 。这样既可减少日粮抗原反应 , 也可减少因肠内蛋白质消化不良或仔猪吸收营养物质能力下降而引起的仔猪腹泻 。
2.4、加强营养吸收
在断奶前后的仔猪饲料中适当补充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有机酸、复合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等 , 既可防止仔猪营养因子缺乏 , 又可弥补其内源性消化酶不足 , 保持胃内酸度 , 提高胃蛋白酶活性 , 提高饲料蛋白质的消化率 , 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 加快仔猪生长发育 , 还可有效地预防和降低仔猪腹泻 。
2.5、应激控制
制订完整的猪群药物保健计划 , 仔猪在断奶、转群或者其他应激因素时 , 除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外 , 还应加入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抗应激药物 。为减少断乳应激 , 通常采用早期补料 , 断乳前1 周开始给母猪减料;增加仔猪饲喂次数 , 逐步断乳 , 移母留仔等方法减少仔猪营养、心理、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
2.6、定期驱虫
以球虫病为主要对象 , 定期服用驱虫药物 。
2.7、科学饲养母猪 , 保证怀孕期母猪的良好体况
要获得健壮的仔猪 , 必须保证母猪饲喂全价的配合日粮 , 一般在怀孕的前期低标准饲料 , 怀孕前期的母猪应多喂青绿饲料或多汁饲料 。怀孕后期应采用高标准饲养 , 以保证营养供给 , 促进胎儿正常发育 , 减少母猪脂肪消耗 , 为产后恢复体力和初乳积累营养 。产后当天不要喂精料 , 适当饲喂麸皮汤或硫酸镁等轻泻剂 , 产后第三日起逐渐增加母猪饲喂量 , 可防止因母猪产后不食 , 便秘、缺奶而导致仔猪腹泻 。
3、发生腹泻时的治疗措施
由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腹泻 , 应尽快隔离病猪并消毒猪舍 。治疗腹泻 , 一般采取对因、对症治疗和防继发感染或提高抵抗力的治疗原则 。对腹泻严重、脱水迅速的病猪 , 应尽快对症治疗;对病程稍慢、脱水不严重的病猪 , 应先对因治疗 , 后对症治疗和防继发感染 。治疗脱水 , 可采取补液和止泻的办法 。用口服补液盐加抗生素等治疗效果好 。仔猪黄、白痢 , 用硫酸新霉素、氟苯尼考(氟甲砜霉素)等;仔猪副伤寒 , 用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等;猪痢疾 , 用痢菌净;病毒性腹泻 , 用抗病毒药、细胞因子 , 如“百利安”、“穿心莲” 排疫肽 转移因子 , 任何治疗措施都应与加强饲养管理的措施结合起来 , 才能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还有磺胺类药物、丁胺卡那、土霉素等可以选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