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性状退化的原因及防治

麻性状退化表现常为箭麻产量下降,个体变小、细长;米麻和白麻产量大量降低,姜黄色或浅褐色,抗逆性差,原有产量和性状得不到充分体现 。其原因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

1.多代无性繁殖 。一般经5~6代无性繁殖后就开始出现退化现象,但在不同土质上栽培,退化的快慢程度有差异,用花岗岩土壤栽培的退化较慢,其次为黄棕壤沙土母质,页岩或石灰岩风化形成的偏酸性土壤 。

2.连作 。一般情况下,头年产量高,次年低,3~4年后,产量迅速下降 。

3.蜜环菌退化 。先是表现为适应性、抗逆性降低,菌索生长缓慢;继而出现菌索无弹性、易碎,甚至变成空壳 。随着转接代数不断增加,蜜环菌在菌材上形成又粗、又长、又多而分枝的棕黑色菌索网 。

4.密集深层栽培 。此法导致天麻生长过程中缺乏氧气,而导致生命力下降 。

5.病害 。老种麻、老菌材、老窝子最易感病,轻者生长不好,重者绝收 。

6.高温 。诱导加速发病,造成天麻生长不良,最明显的是箭麻头部呈“瓶颈”状,米麻、小白麻增多,烂麻增多 。

防治方法:①用野生种和异地引种,特别是从地势高处向低处引种 。②筛选培育优质蜜环菌种,提纯扩大,分系比较,复壮繁殖,培育优质菌材,用优质疏松的培养料作填充料和覆盖物 。③更换栽培场所,选用酸性沙壤土,避免连作 。④采用有性繁殖技术 。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相交替,有性繁殖的球茎只种4~5代 。⑤应用杂交种 。⑥严防病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