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后 棚内管理不能放松

温度无疑是冬季棚室蔬菜管理的突出重点和难点 。笔者认为:棚室温度应该比作物的适宜温度上限再高出2-3℃为宜,特别是进入深冬季节后 。其原因如下:
一是棚室内的温度计多挂在植株上部,白天不同部位的空气温度与所处高度基本成正相关,特别是植株繁茂与较高时,由于枝叶的遮阴作用,由生长点向地面测量,其温度下降梯度十分明显 。一般地面温度可比生长点处的温度低3-7℃,若作物生长点处的温度在34℃左右,那么作物主体枝叶处的温度恰在27-30℃ 之间,处于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范围内 。
二是棚室栽培,土壤水分供应充足,从而加速了作物叶片的蒸腾作用,降低了叶片温度,其叶片温度,一般比空气温度低 3-5℃,即使空气温度明显高于光合适温 2-4℃时,其叶片温度仍处在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范围之内 。
三是温度包括气温和地温,若地温偏低不但不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 。笔者认为:采取增光措施,增加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 。其措施有:
【入冬后 棚内管理不能放松】一是更换新膜并保持清洁 。可用绿竹 EVA 膜、泰光、 喜丰等透光率高的农膜,并勤擦拭农膜,保证农膜表面的清洁 。二是地膜覆盖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应覆盖白色地膜,而不要覆盖黑色地膜 。因白地膜反光,可增强植株中下部的光照强度;而黑地膜吸光 。三是后墙悬挂反光幕 。四是及时整枝摘叶,增强田间的透光性 。
随着扣棚盖苫,棚内湿度加大,棚室蔬菜进入病害高发期 。笔者认为:预防病害发生,要抓住两点不放松,一是抓好环境调控,提温控湿;二是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提高蔬菜自身抗病能力 。一旦病害发生,要喷雾、熏烟结合,对症用药防治蔬菜病害蔓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