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NGN演进过渡的联通经验

NGN的发展不是突变的、革命性的 , 而是逐渐演变过渡的 。在过渡的过程中 , 尤其要注重网络与业务的协调发展 , 保证在这一过程中有及时足够的投资回报 , 使推动网络向NGN演变的实体能够持续健康成长 。中国联通的数据固定互联网网络建设和运营较好地体现了这样的演进过程 。
围绕电信级综合业务确定网络技术体系
中国联通从一开始就摒弃了纯IP技术组网方案 , 而是从业务定位出发 , 从市场需要出发确定建网的技术体系 , 提出的网络模型较好地体现了“建设综合性能优良的网络”的目标 。在此模型中 , 非凡突出了路由交换层和业务层 。
该网络模型也是当时不同业务融合没有实质性进展的反映 , 但是采用目前的技术 , 承载层面可以实现融合 , 这也是我们构建统一数据网络平台的理论依据 。建设统一的数据网络平台 , 不仅能减少建网成本和运维成本 , 而且能够统一调度资源并有效利用资源 , 快速开放业务 。总之 ,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开发出电信级的综合业务 , 其它的要求将在服从这一最终目的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 。
中国联通数据固定互联网的技术业务体系中很重要的一层是ATM+IP交换层 , 即统一数据网络平台 , 它可以弥补IP技术的安全失控、QoS无保证和治理太弱等缺陷 , 还可以提供灵活的带宽控制机制 , 可以降低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快速组建各种业务网;此外 , 统一网管、提供差别服务和QoS保证方面也可以方便实现 。
而且 , 该体系中采用MPLS技术把ATM和IP进行了高效的结合 。我们用下层ATM/FR的QoS机制来保证业务质量 , 这也是比较成熟的做法 。采用ATM+IP层面可以提供不同属性业务网的承载VPN , 中国联通在业务层面主要采用了基于IP的业务网技术 , 构建了IP电话业务网、公共视讯交换网、公共互联网等业务网 。
以快速开展业务为原则选定业务网体系
近几年分组业务网的技术体系 , 非凡是信令控制协议不断出现 , 如H.323、SIP、H.248/MGCP等 。面对纷繁多样的技术 , 中国联通认为不可能等待一种技术体系完全成熟后再建网 , 也不能不顾技术体系的基本完善程度而盲目建网 , 需要做准确的判定 。根本原则是以能否快速提供较完善的业务为依据 。另一个考虑问题的重要出发点是运营商本身的情况 。中国联通并不存在大规模的PSTN话音网 , 在数据固定互联网方面有条件走一条新的建网道路 , 提供差异化业务 。
中国联通的综合业务网采用的分层模型由自下而上的承载层、媒体处理层、控制信令层和运营支撑层组成 。其中综合业务网的承载层采用中国联通的统一数据网平台和城域承载网 , 提供一个有服务质量保证的网络传送平台 , 承载网根据不同业务对服务质量的不同要求 , 提供相应的服务质量保证措施 。
中国联通的业务网是从IP电话开始的 , IP电话的技术体系采用了ITU-T制订的H.323协议族 。在我们选定H.323作为IP电话的技术体系的1999年 , 也只有它是比较完善的分组业务网体系 。但它的问题也不少 , 尤其是组建大网方面很不成熟 。通过我们和设备厂商坚持不懈的努力 , 我们提出并实现了多级GK组网的模式 , 成功解决了H.323组建大网的难题 , 这项成果对ITU-T的标准制订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
层次清楚的城域和接入网
中国联通希望建设一个支撑综合业务的城域网和接入网 。但是同样会碰到和骨干网一样的QoS、安全和治理问题 。非凡是用户治理和业务呼叫治理功能更需要在网络的边缘 , 也就是城域网接入网来实现 。
我们把城域网纵向分为城域承载网和城域综合业务网 , 横向把网络结构按不同规模城市组建不同层次的网络 。对于城域网我们把特大城市分为骨干POP层、汇聚POP层和接入POP点的网络架构;大城市按骨干POP层、接入POP点的网络架构;中等城市按骨干POP点、接入POP点的网络架构建设城域网 。对于接入网我们强调一根线综合接入各种业务(Unione业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