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交换与NGN( 四 )


软交换系统可以承载在LAN、WLAN、CATV、ATM等数据网络上,甚至包括DDN、微波网络、3.5G等,它使得运营商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资源;终端接入方式灵活多样,可以提供TG/SG、AG、IAD、MSAG、Cable IAD等各种接入,与现有的固定、移动、多媒体终端进行互通;尤其对ADSL、PHS、WLAN用户的接入,对争取现有网络的用户有很强的竞争力;软交换系统的终端设备小型化多样化,大大提高了工程的实际放装率,为运营商节省大量的流动资金,设备回收时间明显缩短 。就目前的市场估计,软交换系统的投资回收期在3年以内,相比之下3G的投资回收时间为8年 。
软交换系统还提供了全新的运营模式 。初期可以在多个区域同时进行,采用统一的软交换核心控制设备 。当某个区域的用户发展到一定数量后,可以单独配置相应的控制设备及运营支撑系统,形成独立的可运营系统 。一些地区运营商与企业用户对于软交换网络提供的语音、数据、多媒体等统一业务的特点也很感爱好,尤其是本地宽带运营商,在以往建设宽带网络时只能提供数据业务,而传统的语音电信业务还要由电信局来提供,大大降低了它们的市场竞争能力,而新的基于软交换的宽带网络,可以同时为用户提供其需要的所有电信服务 。

与此同时,Svante Bjorklund等专家也指出,在目前的商业形势下,向软交换环境演进依旧存在着一些挑战 。今天的大多数运营商最为关注的是保证其现有业务的安全 。在近期内,话音和拨号业务仍是它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且流量还会继续增长 。任何替代技术都必须能够与现有解决方案一样,或更出色地处理某一应用——在功能和/或价格方面更具优势 。另外,新的业务模式必须证实能够满足对现有技术所支持业务的需求 。
Svante Bjorklund说:“解除管制与竞争都将导致价格下降并侵蚀了运营商的利润 。这些因素,再加上资金有限,都会迫使运营商不得不降低运营和资本开支 。只降低成本还远远不够 。虽然通过提供传统业务来降低成本可以保护运营商的利润,但是创造和部署能够增加收入的新业务才是固定电话业务提供商得以生存的要害 。运营商投资于未来技术显然比利用现有技术优化网络更好一些 。”
他认为:“网络运营商的发展方向将是基于分组交换的多业务网络环境,由软交换提供呼叫和会话控制 。”
三、过渡
基于上面的观点,Svante Bjorklund认为,软交换系统将会形成两大分支,分别沿着两条不同的轨道发展:一种处理新型多媒体业务;另一种处理和控制完全的PSTN业务 。他认为,真正使得软交换业务与众不同的特点是存在治理(presence management)功能,它答应用户通过软交换系统进行自主控制并轻松使用所有通信业务 。他说:“由于在开始时极少使用新特性,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服务似曾相识,因此用户更轻易接受新系统 。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将发现越来越多的新特性,而且很快就会离不开这些特性 。”
“开放API(如SIP 插件和Parlay)为应用服务提供商和第三方应用开发商开辟了蕴藏巨大商机的新市场 。大规模应用开发行业能够确保快速而经济高效地开发应用,并为市场提供更多创新应用 。这将帮助运营商丰富其业务产品,减少客户的丢失,吸引更多用户,以及提高使用率和增加收入,” Svante Bjorklund说,“随着新业务的开发和在用户群中的部署,运营商可以在传统电话业务的收入基础上获得额外的收入 。”
他认为,软交换的发展就是平衡早期市场占有率与新老业务采用率 。将“达到极限”的传统电话业务与支持窄带和宽带SIP业务的平台组合起来,有助于自始至终优化运营商的收入结构 。不过他也非凡指出,必须熟悉和考虑到创新性新业务使用率增长缓慢的现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