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霉症状及防治技术

病原
水霉病又称肤霉病、白毛病 , 是由水霉科中许多种类寄生而引起的 。我国常见的有水霉和绵霉两属 。菌丝细长 , 多数分枝 , 少数不分枝 , 一端像根一样扎在鱼体的损伤处 , 大部分露出体表 , 长可达3厘米 , 菌丝呈灰色 , 似柔软的棉絮状 。扎入皮肤和肌肉内的菌丝 , 称为内菌丝 , 它具有吸取养料的功能;露出体外的菌丝 , 称为外菌丝 。
病症
霉菌最初寄生时 , 肉眼看不出病鱼有什么异状 , 当肉眼看到时 , 菌丝已在鱼体伤口侵入 , 并向内外生长 , 向外生长的菌丝似灰白色棉絮状 , 故称白毛病 。病鱼焦躁不安 , 常出现与其他固体磨擦现象 , 以后患处肌肉腐烂 , 病鱼行动迟缓 , 食欲减退 , 最终死亡 。在鱼卵孵化过程中 , 也常发生水霉病 。可看到菌丝侵附在卵膜上 , 卵膜外的菌丝丛生在水中 , 故有“卵丝病“之称 , 因其菌丝呈放射状 , 也有人称之为“太阳籽” 。
流行情况
此类霉菌 , 或多或少地存在于一切淡水水域中 。它们对温度适应范围广 , 一年四季都能感染鱼体 , 全国各养殖区都有流行 。各种饲养鱼类 , 从鱼卵到各龄鱼都可感染 。感染一般从鱼体的伤口入侵 , 在密养的越冬池冬季和早春更易流行 。鱼卵也是水霉菌感染的主要对象 , 特别是阴雨天 , 水温低 , 极易发生并迅速蔓延 , 造成大批鱼卵死亡 。
防治方法
(1)在捕捞、搬运和放养等操作过程中 , 勿使鱼体受伤;同时注意合理的放养密度 。
(2)鱼池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 。
(3)最好不要用受伤的鱼作亲鱼 , 亲鱼进池前用1%孔雀石绿软膏或磺胺药物软膏涂抹鱼体 。
(4)孵化鱼卵时 , 每隔6~8小时在孵化器中加孔雀石绿溶液一次 , 使孵化用水呈淡绿色 , 一直到鱼苗孵出为止 ,
可以减少肤霉菌的感染和提高孵化率 。对于粘性鱼卵 , 也可用1/150000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鱼卵10~15分钟 , 连续2天 , 以后每天早晨或傍晚 , 用每100千克水含孔雀石绿7~10克的溶液10~15千克泼洒在孵化箱附近的水面中 , 直至鱼苗孵出为止 。
(5)用3%~5%的福尔马林溶液或1%~3%的食盐水溶液浸洗产卵的鱼巢 , 前者浸洗2~3分钟 , 后者浸洗20分
钟 , 均有防病作用 。
(6)每667平方米水面用2.5~5千克菖蒲汁 , 0.5~1千克食盐 , 加入2~20千克人尿 , 全池泼洒 。
(7)用食盐、小苏打合剂各4/10000的溶湾全池遍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