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古诗词必背80首 一年级古诗词大全集( 二 )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
注释:
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
惊:吃惊,害怕 。
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
古诗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自然景物,赞叹的却是一幅画 。前两句写其山色分明,流水无声;后两句描述其花开四季,鸟不怕人 。四句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鸟图 。全诗对仗工整,尤其是诗中多组反义词的运用,使其节奏清晰,平仄分明,韵味十足,读着琅琅上口 。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远看山有色”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 。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 。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 。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 。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近听水无声”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 。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 。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 。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 。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 。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 。不仅仅是如此,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 。徒留下多少悔恨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 。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 。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
悯农(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作者简介
李绅,生于公元722年,出身官宦世家 。少年时在故乡读书,身材矮小而天资聪颖,因诗出名,人称“短李” 。他与白居易、元稹关系很好,是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做过唐朝宰相 。
注释
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
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
译文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古诗赏析
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 。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