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中之龙是谁 词中之龙是指哪位诗人( 二 )


上片描写抒情主人公对春光的无限留恋和珍惜之情;下片以比喻手法反映全词情调婉转凄恻,柔中寓刚 。词中表层写的是美女伤春、蛾眉遭妒,实际上是作者借此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全词托物起兴,借古伤今,融身世之悲和家国之痛于一炉,沉郁顿挫,寄托遥深 。
作品原文: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怕一作:恨)
还经得起几回风雨,春天又将匆匆归去 。爱惜春天我常怕花开得过早,何况此时已落红无数 。春天啊,请暂且留步,难道没听说,连天的芳草已阻断你的归路?真让人恨啊春天就这样默默无语,看来殷勤多情的,只有雕梁画栋间的蛛网,为留住春天整天沾染飞絮 。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
长门宫阿娇盼望重被召幸,约定了佳期却一再延误 。都只因太美丽有人嫉妒 。纵然用千金买了司马相如的名赋,这一份脉脉深情又向谁去倾诉?奉劝你们不要得意忘形,难道你们没看见,红极一时的玉环、飞燕都化作了尘土 。闲愁折磨人最苦 。不要去登楼凭栏眺望,一轮就要沉落的夕阳正在那,令人断肠的烟柳迷蒙之处 。
此词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中秋夜,为赠友之作 。当时辛弃疾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治所建康即今江苏省南京市 。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 。十二年中,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 。起初始终坚持投降路线的宋高宗赵构传位于其族侄赵昚(孝宗),一时之间,南宋朝野弥漫着准备抗战的气氛 。但经“符离之败”,“隆兴和议”,事实证明赵昚也是畏敌如虎的投降派 。乾道元年(1165年),作者上赵昚《美芹十论》;乾道六年(1170年),上宰相虞允文《九议》,七年之内,连同另两篇,四次奏议,慷慨激昂,反复陈说恢复之事,但始终冷落一旁,未被采纳 。在阴暗的政治环境中,作者只能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心愿 。
此词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 。全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
作品原文: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héng)娥:被(pī)白发,欺人奈何?
中秋皓月洒下万里金波,好似那刚磨亮的铜镜飞上了夜空 。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渐渐增多,欺负我拿它没有办法 。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zhuó)去桂婆娑(suō),人道是,清光更多 。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 。还要砍去月中树影摇曳的桂树,因为人们都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
这首词是辛弃疾江上送别友人之作,作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春作者自豫章赴行在临安途中 。这时候,他在仕途上已是经过不少挫折,因作此词抒发感慨 。
此词上阕述离别之情,饱含惜别之意;下阕为临别赠言,由离情别恨引出世路艰难之叹 。全词运用景物烘托、比拟和对照等手法,生动地写出了依依惜别的深情,并抒发了对社会人生的深沉感慨,思路开阔,托意深刻 。
作品原文: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