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藏高原,我们解锁了太阳能的一万种打开方式|碳案

「碳案」第十四期,我们来到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共和县塔拉滩 。十年间,这里陆续安装起超过700万块光伏板,成为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发电园区 。光伏园不仅能治沙、发电,还成为一个大型牧场,养了一群“光伏羊” 。“板上发电,板下放羊”的生态如何形成?太阳能和黄河水又是如何梦幻联动的?请随36碳的脚步一探究竟 。
文 | 吕雅宁
编辑 | 苏建勋
在海拔近3000米的青藏高原腹地中,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内,有一片名为“塔拉滩”的山间盆地 。
“塔拉”一词源于蒙古语系,意为滩地草原 。光看名字,这应是一片辽阔壮丽的草原,但多年前却并非如此 。昔日的塔拉滩只有两样东西:炽热烈日和漫天沙尘 。
【在青藏高原,我们解锁了太阳能的一万种打开方式|碳案】上世纪50年代起,当地通过构筑沙障、建设防护林等工作,让沙漠化土地面积的占比从90%以上,降到约10% 。
近年,光伏产业成为另一剂新药 。
“滩大风大太阳大”的地理条件可以转变为光伏的资源优势 。塔拉滩从2011年开始发展光伏产业,逐步建起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太阳能发电基地 。
从最初的77.9平方公里建设至今,塔拉滩光伏基地的总面积已达609.6平方公里,甚至相当于一个新加坡的国土面积 。
也许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当地人本计划在戈壁滩上建一个光伏电站,最终还收获了一片青青牧场,形成“板上发电,板下放羊”特殊生态 。
依托附近的龙羊峡水电站,塔拉滩还研发了独具特色的“水光互补”协调技术,将光伏发电接入水电站,用水电调节光伏的波动性,解决光伏“靠天吃饭”的问题 。二者相辅相成“打捆”输出更安全稳定的电力,在青藏高原的水与光之间上演了一场梦幻联动 。
2022年,海南州光伏产业园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最大装机容量的光伏发电园区”,累计发电量突破500亿千瓦时,还同时创下“世界最大装机容量的水光互补发电站”纪录 。
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成为一片与自然共生的光伏蓝海 。在青藏高原的塔拉滩,这里有利用太阳能的一万种打开方式 。
图源:国家电投黄河公司
戈壁滩上长出一个“光伏牧场” “进了塔拉滩,汽车三点头;出了塔拉滩,汽车把头摇 。”曾经来往于塔拉滩的司机口中,流传过这样一句顺口溜 。
当年穿越塔拉滩时,车不仅颠得厉害,风沙一吹还把汽车打得千疮百孔,司机们稍不留神会吃到一嘴沙土 。
由于干旱气候和风沙侵蚀,植被无法扎根,草场日益缩小,畜牧业更难以为继,牧民陆续迁出这里 。
但高海拔意味着日光高辐射,加上终年干燥少雨,当地每天平均日照时间可达8个小时,每年光照时长超过1800个小时,原本恶劣的自然条件可以转变为光伏的资源优势 。
十年间,这里陆续安装起超过700万块光伏板,装机容量达到2.2 GW,成为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发电园区 。
图源:作者拍摄
成片的光伏板取代了光秃秃的沙石地,可以阻挡风沙,进而减小当地风速 。
另一方面,光伏板为土地遮挡强光直射,大大降低水分蒸发率,给草籽创造生长条件 。平时清洁光伏板的用水也会流到下方土壤中,起到灌溉作用 。
与光伏园区建设前相比,园区内的风速降低了50%,水分蒸发量减少了30%,植被盖度也恢复到80%以上 。
但这同样有两面性,如果青草超过光伏板,会再度影响发电效率 。青草枯萎后,还容易被光伏板折射的阳光点燃,造成安全风险 。
“与其花钱雇人来割草,还不如让牧民来这里放羊 。”电站运维管理人员提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