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部分:同学们,当我们津津乐道于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四大发明和奥数夺冠时 , 不得不尴尬地面对这样的事实:中国学生“高分低能”,创造和实践能力不足,原因是什么呢?学习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或许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检查预习,理解作者相关及演讲情境 。
2、圈点批注,默读文章,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标出论证方法,勾画不懂的地方 。
3、小组交流,弄清明确本文的论证思路 。
本文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 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决问题”思路来行文 。
第二大段过长,可再细分:
①(3~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 。举例王阳明的格物是格已,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
②(6~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
③(11~12段):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并以“我”举例 。
4、文章论述的话题是?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
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
第二课时:解读文本,提炼方法
本课时主要分析课文第二大部分,以问题的形式强调突出重点,归纳论证方法 。
文本解读:
1、什么是“格物致知”呢? 《大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样吗?
( “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格物”就是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就是获得知识 。前者是后者的手段,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
《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其中的平天下是儒家的最高理想 。
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 。这才是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
2.举王阳明的例子,想要说明什么?
(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已”,面对着竹子做空想,并没有实践起来去观察研究它 。这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进一步证明了中国的传统教育并不重视格物致知 。)
3.实验精神(“格物致知”精神)为什么很重要?应该怎样进行实验?
(1)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以探察竹子的性质为例,说明要得到竹子的知识,只有靠科学实验,袖手旁观是无济于事的) 。
(2)实验方法:①“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②“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 。
4.当今的中国学生是否重视格物致知?为什么?这里举自己的经验为证,有什么好处?
(不够重视 。“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 。”
以“我”为证 , 误以为埋头读书可以应付一切,结果对实际毫无帮助 。)
5.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
论证方法:
1. 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 。
举例论证:论证了格物致知精神的必要性 。
王阳明“格”竹子的事例,证明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
推荐阅读
-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赔付精神损失费
- 打完新冠加强针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打完新冠加强针多久可以洗澡
- 精神变态职业 精神变态职业排名
- 精神损害应该如何举证 被精神病怎么举证
- 股权转让具体应有哪些形式,股权转让有几种形式
- 精神病砍伤人怎么判刑 精神病人砍人应该怎么判刑
- 得精神病想申请退休可不可以 精神病可以办理退休吗
- 妈妈有精神病爸爸要离婚能不能离
- 结婚后发现老婆有精神病可以离婚吗 老婆有精神病一般可以离婚吗
- 老公得了精神病,我可以和他离婚吗 老公有精神病能不能跟他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