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中庸是什么意思


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中庸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中庸” , 你真的理解吗?中庸之道 , 是中国文化传承了几千年的智慧 , 但却被很多人误解,很多人觉得“中庸”就是“平庸”,是一种委曲求全,折中,调和的思想,甚至在很多人眼里,中庸还给人一种不思进取和消极的感觉,但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中庸》思想能上下传承几千年而经久不衰 , 一定有它的道理,放下你的成见,和我一起了解真正的中庸思想 。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 , 今天开始我会用一个系列视频,来和大家分享我国儒家经典,文化经典《中庸》,“中庸”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普遍认为是孔子的孙子 , 子思所著,后来经过了宋代思想家朱熹注解,《中庸》独立成为了儒家经典 , 和《大学》《论语》和《孟子》并称为四书 。前面我用一个系列分享过《孟子》,如果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翻看之前的视频和文章,今天我们开始分享《中庸》 。
我们先从古希腊的一个思想讲起 , 我们都知道,古希腊是西方科学和文明的发源地,在古希腊德尔斐神庙的石柱上刻着两行字:认识你自己;凡事勿过度 。简单介绍一下德尔斐神庙 , 它位于希腊的福基斯,是古希腊人供奉阿波罗神(Apollo)的地方 。阿波罗神是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代表着光明和理性,因此对很多人而言 , 它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地方 。古希腊人认为,德尔菲是地球的中心 , 是“地球的肚脐” 。在这样一个神圣的地方,能留下的文字显然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这两行字:
认识你自己;凡事勿过度 。

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 , 就是我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一生都致力于探索知识,认识自我 。第一行“认识你自己”是一种“知”的原则 , 而第二行“凡事勿过度”是一种“行”原则 。在我们的“中庸”思想里面,也蕴含了“凡事勿过度”的智慧 。“中庸”思想就是一种知和行的智慧,这和古希腊人的智慧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实很多时候 , 东西方古老的智慧都是相通的 。
《中庸》说“中庸其至矣[yǐ]乎!民鲜能久矣[yǐ]!”,《论语》里面,孔子也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 中庸是儒家的道德原则,也是做人做事的智慧 。那什么是“中庸”呢?中庸也是中用 , 古代“庸和用”是同一的 , “中用”或者说“用中”,其中“中”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法则 , 而“庸”就是实用和践行这种法则 。
庄子在《齐物论》里面说:“为是不用而寓诸庸 。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
也就是说,行得通的方法或具有现实可行性的策略叫庸 。只有行得通,才能取得成就 。中庸的智慧 , 就是对事物的全面把握,是包容对立双方的认识,对全局发展的全面认识,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对各方面认识的中和 。怎么理解呢?

《中庸》里面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为什么要“用其中”呢?两端不好吗?我举一个不那么恰当的例子 。一个人相较于少年和老年,在中年的时候是精力最旺盛的;一颗植物也是一样 , 相较于幼苗和枯萎和时候,在成熟的时候生命力是最旺盛的,枝叶也是最繁盛的 。所以,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要“用中”,不是一种折中 , 而是因为“中”才是最好的,最完美的 , 而两端则是两种极端,都是有缺陷的 。当然这里的“中”不仅仅是中间,而是一种恰当、适中和合理性 , 就像我们为人处世,做人太软弱和太刚直都是不好的一样 。关于“中庸”的内涵,我们从四个方面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