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若轻 举重若轻是什么意思啊


举重若轻 举重若轻是什么意思啊


1986年10月,刘伯承逝世后,邓小平在《悼伯承》一文中写道:“我们在一起工作,前后共事13年,两人感情非常融洽 , 工作非常协调 。”其实,刘邓年龄相差12岁,性格爱好也有不小差异,尽管如此,他们却能配合默契,领军作战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留下“刘邓之间没有逗号”的佳话 。这其中,固然因为他们意气相投,有共同的信仰追求、同样的大局观念等,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不可忽视,那就是周恩来所评价的,“小平同志是‘举重若轻’ , 伯承是‘举轻若重’” 。刘邓的珠联璧合,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两种工作方法的相得益彰 。
对领导干部来说,把握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的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 , 如何拿捏分寸、掌握火候是关键 。现实中,不乏一些领导干部看似在工作中“抓大放小”,实则当了“甩手掌柜” , 放手成了放任,放权成了放纵;有的看似在工作指导上“事无巨细”,实则大包大揽,到头来“什么都想管,什么也管不好” 。实践证明,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出不了政绩 , 一些矛盾问题之所以得不到有效解决,要么理不清思路、抓不到要害,要么接不了地气、落实不到末端,根子在于没有正确处理好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的关系 。
举重若轻 , 其“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背后,是大开大合的气度、洞若观火的敏锐和拨云见日的功夫,善于在纷繁复杂的万象中沉着应对、把握大势、洞察本质,“谈笑间 , 樯橹灰飞烟灭” 。举轻若重,常常需要在细节上做文章,于细微处见作风,以一针一线的“绣花功”,一招一式抓落实 。两种工作方法风格迥异,却相辅相成、互为支撑 。唯有把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结合起来,方可既能“顶天”又能“立地”,既“得其大”又“兼其小”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 , 不仅需要把握大局的决策者,也需要抓落实的执行者 。
相较于举轻若重,很多人更喜欢指点江山的举重若轻 。两者分工虽有不同,但责任无轻重之别 。周恩来曾说:“从愿望上说 , 我更欣赏‘举重若轻’,但我这个人做不到这一点,我在工作上常常是‘举轻若重’ 。”周恩来把大量精力放在处理繁重艰巨的事务和复杂琐碎的工作上,就是为了让毛泽东集中精力思考战略性和理论上的重大问题 。
举重若轻,更多地体现为“顶层”的把关定向和“战略上藐视敌人”的胆量气魄;举轻若重,更多地体现在“基层”的具体落实和“战术上重视敌人”的认真态度 。一个高明的领导,往往两者兼而有之、融会贯通 。“胸中有丘壑 , 凿石堆山河”,抓建设、谋发展 , 不仅要从全局着眼,跳出来想问题,看清事物全貌和发展方向;同时也要从具体问题着手,扎下去抓落实,把美好的蓝图变为现实 。
举重若轻 举重若轻是什么意思啊
“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 。”实现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相结合,核心是弄清楚什么时候“就简”、什么地方“入繁” 。站在高处、落在实处 , 拎清主次、区分轻重,把握关节、领悟规律,很多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
【举重若轻 举重若轻是什么意思啊】
举重若轻 举重若轻是什么意思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