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的由来,青海拉面的由来

青海的由来

青海的由来,青海拉面的由来


【青海的由来,青海拉面的由来】西汉时期在青海湖附近设西海郡,当时青海湖名西海,直至东晋前秦更名为西平郡 。南北朝时期的魏定名青海湖为“青海” 。隋朝设置西海郡,青海湖仍名青海,随后朝代变更,青海(湖)名称依旧,直至清朝设置青海为今天省级行政区划,面积与今天差不多,民国至今,照旧 。
青海拉面的由来青海化隆拉面“生”在厦门,“长”在全国,打响的却是“兰州拉面” 。
改革开放初期,沿海商潮澎湃 。化隆拉面的探路人之一马贵福,其朋友韩录最早曾在拉萨开面馆 。听说许多穆斯林客商在南方吃不到清真餐,1988年8月,两人赶到厦门 , 在火车站附近开了家“清真拉面馆”,改造成当地口味,这就是化隆拉面的源头 。马贵福说:“当时,许多化隆本地人还不知道什么是拉面 。”
伴随改革开放的脚步,化隆拉面“拉”遍大江南北,甚至走出国门 。不过,化隆人内心深处藏有一个结:化隆人把拉面馆开遍全国,但是,百分之七八十都打“兰州拉面”牌子 。
拉面起源不一,兰州拉面名声很响 。其实,在兰州等西北地区 , 人们叫牛肉面,内地人习惯叫拉面,且相信“拉面就是兰州的”!
随着小型拉面馆增多,千店千面,参差不齐,部分拉面馆的卫生条件难以让人放心 。同时,人们吃饭也越来越讲究,一碗面也不肯将就 。有眼光的化隆拉面老板,开始刻意与“兰州拉面”区别开来,开始“脱兰州”,走自己的路 。
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
汉朝开始佛教对中国的影响逐渐扩大,而白马寺是唐朝著名的寺庙,代表着当时中国佛教的最高水平 , 很多的重大佛教事件都在这里举行,所以说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的第一古刹 。白马寺坐落在洛阳城,是一座很古老的寺院,从古至今都是中国佛教的圣地,白马寺见证了中国佛教的兴盛 , 也见证了很多封建王朝的兴衰,对佛教在中国的产生和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白马寺的历史底蕴极为深厚 , 确实称得上中国佛教的第一古刹 。


青海的由来,青海拉面的由来



白马寺是汉明帝时期修建的,取名白马是因为很多的佛经都是用马驼回来放在白马寺的 。“寺”这个字在古代是一种官府衙门的名字  , 比如大理寺 。赐名白马寺也是为了显示出这个寺庙的重要性 , 也体现出汉朝对佛教的重视 。


青海的由来,青海拉面的由来



白马寺到现在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这座千年古刹是极少数保存完好的寺庙,很多朝代都修缮过这座寺庙,也是为了表现对佛教的重视,其中唐朝对白马寺的修建最多 , 我们现在看到的寺庙基本上就是唐朝修建过后的模样 。 


青海的由来,青海拉面的由来



儒家思想一直都是封建王朝的主流思想,其次就是佛家和道家思想 。白马寺就是佛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影响的见证者 , 这里保存着很多经典的佛家著作,其中就包括当年玄奘从天竺带回来的《金刚经》 , 玄奘写的《历游天竺记传》也保存在这里 。佛家的思想已经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了 , 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你是一个佛教的信奉者 , 一定要去白马寺看看 。

介绍白马寺的导游词
关于白马寺的导游词 范文 1: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红崖子沟乡白马寺村,寺院建在红崖子沟沟口东侧的半崖上,隔湟水河与平安镇相望 , 平大公路入境而过 。距西宁市25公里,距互助县威远镇50公里 。是互助县旅游景区中著名的宋代文物旅游景点 。白马寺始建于公元十世纪末(藏传佛教后弘期),又名金刚崖寺 , 因山崖有一尊金刚佛像的石雕像而得名,藏语称“玛藏观”,1959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白马寺总面积4516平方米 , 全寺由居于半山崖的经堂、僧舍、石窟、金刚佛像、和大佛塔组成 。“白马寺”的来历 传说 较多,明万历十二年(1584) , 第三世__去佑宁寺等地途经此地,传说坐骑死去,遂塑白马于寺 , 故名“白马寺”者为一种;该寺为安多地区首建的佛寺,类似河南的白马寺,故名者为一种 。该寺佛在山崖下的金刚雕像,背依险峰、面向湟水、目视前方、左手托钵、右手前伸,似推湟水,故称“金刚窟寺” 。白马寺又称“觉化寺”,取之于西藏佛教后弘鼻祖喇勤·贡巴饶赛于此地“自觉”“化众” , 开启后弘法道,直到圆寂 。由于白马寺历史悠久,素享盛名 。后经清代、民国、“”三次被毁 。1980年8月17日该重新得互开放 , 陆续修建了经堂、僧舍,吸引着很多各地的香客和游客 。主要景观有大经堂、金刚亭、金刚崖、金刚佛像、湟水河风光等等 。
关于白马寺的导游词范文2:
青海白马寺藏语原称“扎西切浪涛”,意为“吉祥佛法州”(不同于中原佛教的河南白马寺) 。她位于青海省贵德县 , 距省会城市西宁约74公里 。由第一世尼隆活佛创建于1596年,初建于加毛山下,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 , 由二世关嘉智巴嘉措活佛将白马寺重建后又迁址于此 。从此历任转世的“关嘉活佛”在此传经布施,惠泽四方百里 。

青海白马寺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仅在于她历史悠久和重要的寺院地位 , 是周围汉,藏,土等各民族群众求吉祥保平安的圣地 , 同时还特别在于它精美奇特的建筑,令人观叹 。

远望该寺,依山而建,凿孔架梁 , 似凌空而起 。走进她的身边,玲珑精巧的门楼使你眼前一亮 。门楼为三层横木方斗拱歇山顶式阁楼,每层四周皆以斗拱托起屋顶 , 简瓦铺面,四角高挑,横脊竖脊以镂空雕花青砖砌成,上饰龙头砖雕 。最高层横脊上塑有镏金双鹿灵芝 , 光彩夺目 。门楼木结构以矿物颜料绘以金龙金凤,浮云花卉,色彩艳丽,经久不褪 。门楼整体巍峨险峻 , 雍容华贵 。据说像这种建筑的门楼在青海再无第二 。不仅 如此,其门楼尚有玄妙之处,大风刮来 , 整个楼体颤颤悠悠,左右摇摆,但自建成已有200多年结构还完好如初 。

经过门楼走进寺院,便是平整宽大的经堂院 。东,西,南三面建有两层回廊式楼房,中间是跳“官经”的场所 。

踏上正北十多层青砖台阶寺院建筑的第二层大经堂 。大经堂坐北朝南 , 为砖木结构的歇山顶式二层空心楼 。面阔九间,进深九间,屋顶重檐叠堆 , 雕花砖砌 。

大经堂正门两侧为彩色壁画,上绘《封神演义》中的魔家四将 。打开经堂正门,里面幽暗深造,朦朦胧胧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百根方形红漆大柱 , 纵向望去,一排排走向深处,真不知经堂深有几许 。正中数根通天屋柱,真有顶天立地之势 。

大经堂中,共有各种珍贵佛像及两部《甘珠尔》 , 胜乐金刚佛像,班禅大法台,吉祥天女,乃穹护法等,造型精美,栩栩如生 。

大经堂后是大佛殿,为白马寺的第三层,内塑大佛一座,高约10米 。走进大殿须仰视才能见到佛面 。大佛堂西侧有一尊石雕大佛像,藏语称“弥勒望河” 。古朴浑厚 , 线条粗犷,佛像背依险峰,面临潢水,左手托钵 , 右手前伸,似推挡潢水冲击,以保山寺安然 。石雕佛像背后有一石窟,窟内有宋代壁画,约有8平方米,依稀可辨,为佛本身 故事。

相传九世班禅从西藏回青海塔尔寺传经说法 , 白马寺活佛曾派遣使者牵白马去塔尔寺邀请班禅 。白马寺距塔尔寺约百十里路程,途中还要穿过乱石堆积的峡谷,翻越白雪皑皑海拔3400米的拉鸡山,但这白马往返只用了一天时间 , 因此被视为神马,白马寺也因此而得名 。

白马寺在藏传给佛教格鲁派的寺院中,由于一世至五世的“关嘉活佛”均任塔尔寺密宗学院的堪布,大发台,并在塔尔寺建有自己的府邸,所以白马寺很早就是塔尔寺的属寺 。现任七世关嘉洛桑协主彭措尖活佛是白马寺管委会主任,为塔尔寺的四大排位活佛 。目前寺里仍设有显宗学院 , 僧侣经40余人 。每年正月十五,端午节 及佛教纪念日,方圆几百里,甚至西藏 , 甘肃等地的各民族佛教徒都来此顶礼膜拜 。该寺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影响却远及国内藏区,沐泽青藏高原 。
关于白马寺的导游词范文3:
白马寺在互助土族自治县红崖子沟湟水北岸 。古称金刚崖寺,藏语称玛藏观 , 建于11世纪 。相传它的创建与藏传佛教史称之为“下路宏传”的复兴佛教活动的首创人喇勤·贡巴饶赛有关 。寺内曾供有他的 泥塑 佛身像 。山崖下现有一尊石雕佛像,藏语称:“弥勒望河”,雕像古朴浑厚,左手托钵,右手做推移状,佛像寄托了古代劳动人民消除水患的愿望 。

白马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红崖子沟乡白马寺村,寺院建在红崖子沟沟口东侧的半崖上,隔湟水河与平安镇相望,平大公路入境而过 。距西宁市25公里 , 距互助县威远镇50公里 。是互助县旅游景区中著名的宋代文物旅游景点 。白马寺始建于公元十世纪末(藏传佛教后弘期),又名金刚崖寺,因山崖有一尊金刚佛像的石雕像而得名,藏语称“玛藏观”,1959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马寺总面积4516平方米,全寺由居于半山崖的经堂、僧舍、石窟、金刚佛像、和大佛塔组成 。

“白马寺”的来历传说较多 , 明万历十二年(1584),第三世__去佑宁寺等地途经此地 , 传说坐骑死去,遂塑白马于寺,故名“白马寺”者为一种;该寺为安多地区首建的佛寺 , 类似河南的白马寺 , 故名者为一种 。该寺佛在山崖下的金刚雕像,背依险峰、面向湟水、目视前方、左手托钵、右手前伸 , 似推湟水,故称“金刚窟寺” 。白马寺又称“觉化寺”,取之于西藏佛教后弘鼻祖喇勤·贡巴饶赛于此地“自觉”“化众”,开启后弘法道,直到圆寂 。由于白马寺历史悠久,素享盛名 。后经清代、民国、“”三次被毁 。

1980年8月17日该重新得互开放 , 陆续修建了经堂、僧舍,吸引着很多各地的香客和游客 。主要景观有大经堂、金刚亭、金刚崖、金刚佛像、湟水河风光等等 。
关于白马寺的导游词相关 文章 :

1. 白马寺导游词

2. 山西晋城白马寺导游词

3. 泉州开元寺导游词

4. 泉州开元寺导游词3篇

5. 玄武湖导游词3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