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厦门的关系,鲁迅在厦门大学的说说

鲁迅与厦门的关系

鲁迅与厦门的关系,鲁迅在厦门大学的说说


鲁迅曾在厦门大学担任国文系教授和国学研究院研究教授 , 去过离厦门大学附近的南普陀 。厦大期间是鲁迅一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时段 。这段时间 , 是他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期 。短短的四个多月 , 鲁迅写下了17万多字的珍贵文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以及《范爱农》等一批脍炙人口的散文作品,都是出自厦大时期 。厦门是功夫茶的起源地之一,有着浓郁的茶文化氛围 。因此鲁迅对这种充满相敬和谐之情的工夫茶十分感兴趣,并时常亲手仿效之 。
鲁迅在厦门大学的说说《两地书》中,收录了鲁迅在厦门与许广平的往来通信 。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发现鲁迅对厦门的印象并不好 , 在与许广平的通信中多见牢骚 。鲁迅是不是真的讨厌厦门呢?
《两地书》节选| 鲁迅的牢骚
真相|鲁迅受尊孔派排挤
看了上面的牢骚,鲁迅在生活、工作上都多有牢骚 。但是阅读《两地书》发现,鲁迅在生活方面的不适就是初到厦门的水土不服,渐渐地也就习惯了并有了良好睡眠 。而在工作上的牢骚却贯穿始终,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具体情况到底怎样呢?
1926年8月26日,鲁迅应老友林语堂之邀,就任厦大国文系和国学研究院教授 。1927年1月16日,鲁迅离开厦门 , 乘“苏州”号海轮赴广州 。鲁迅在这里住了四个月又12天 。
那时,厦大以重金在全国延聘名师,鲁迅作为教授,月薪有400大洋 。报酬丰厚,气候温暖,政治气氛又不浓郁,鲁迅本想在厦门好好呆两年 。短暂的快感一下子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鲁迅在与许广平的通信中大吐苦水 。
1926年的厦门,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商业气氛浓厚,相对而言文化气氛较为薄弱 , 新开办的厦门大学在校长林文庆的带领下,依旧保留崇孔气氛 。在厦大鲁迅的愤怒也多来自于与尊孔派的矛盾冲突 。
从《两地书》及其他的史料中,我们会发现 , 鲁迅与校长林文庆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主要在“国学”和“金钱”两个方面 。林文庆校长有两个特点:一是以孔教为办学的“纲”,提倡复古、尊孔,让学生背古书,弄古文;二是以“金钱万能”为办学方针 。所以刚刚到校不久的鲁迅就与林文庆发生了冲突,作为新文化运动旗手 , 鲁迅要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火种在鹭岛点燃 。
国学方面
在林文庆的领导下,当时的厦大,学生成天背古书、写古文,不能参加社会活动,不让有一点活气 。历来尊孔的林文庆还用英文写了一本《孔教大纲》的书,供学生学习 。有些善于迎合校长的教授,也跟着做《论孔教的真义》《孔子何以成为圣人》一类的演讲 。
1926年10月14日,校长林文庆邀请鲁迅在厦大周会上演讲 。在演讲的内容中,鲁迅说“少读国学书,做好事之徒”,主张少读儒家经典,多参与社会革命,这些言论深深地刺痛了林文庆,令主持会议的他十分尴尬、不满 。因为鲁迅的观点和校长的见解相悖,因此在同年10月23日出版的《厦大周刊》第160期刊登的演讲大要中删除了“少读国学书”的这部分内容 。对于文章的被腰斩,鲁迅十分愤怒 。
“这里的校长是尊孔的 。上星期日他们请我到周会演说,我仍说我的‘少读中国书’主义,并且说学生应该做‘好事之徒’ 。他忽而大以为然,说陈嘉庚也正是‘好事之徒’ , 所以肯兴学,而不悟和他的尊孔冲突 。这里就是如此胡里胡涂 。”
——《两地书》中鲁迅对于此次演讲的想法
金钱方面
当年的厦大在行政管理和人际关系上,弥漫着拜金主义的浓厚氛围 。林文庆对鲁迅等学者,采取实用主义,犹如主人与母鸡,我既然养了你,你就要下蛋 。
鲁迅和林文庆还在金钱上发生了一场正面冲突 。国学研究所的预算经费是10万元,林文庆打了对折,缩减为5万元 。鲁迅为了这个事情和校长争了起来 。林文庆说:“关于此事,是有钱的人,才有发言权的 。”鲁迅很气愤,也很幽默,马上从口袋里掏出两个银角子,拍着桌子说:“我也有钱,也有发言权 。”这对只有金钱观点而无信义的校长而言,自然是当头一棒 。林文庆十分尴尬,收起俨然的神气,慌忙结束会议 。
几个教授和林文庆结成了驱逐鲁迅同盟 。在林文庆的秘密暗示下,刘树杞、黄坚等人都排挤鲁迅 。在工作上、日常生活上对鲁迅处处刁难,鲁迅在厦门大学三四个月中被逼多次搬家,最后,鲁迅只能住在厦大的地下室中 。
对于校方管理层的失望和厌恶,鲁迅提交了辞职信离开了厦门 。
总结
【鲁迅与厦门的关系,鲁迅在厦门大学的说说】满怀希望来到厦门,鲁迅曾有着很多美好的愿望 。鲁迅作为一个战士,面对初见的厦大在孔教分子带领下没有生气 , 他有着“哀其不幸 , 怒其不争”的愤怒 。他在厦大抗争过,他在厦大写了大量作品 , 编写了《中国小说史略》和《汉文学史纲要》两本教材……他的到来给厦大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
1927年1月4日下午3时,厦门大学全体学生召开送别大会,送别鲁迅先生 。由全体学生事前公推一位代表,致送别辞 。送别辞中有一段,引子贡推崇老师孔子“温良恭俭让”的话,来称赞鲁迅 。并有厦大学生跟随鲁迅前往广东中山大学就读 。
时间可以证明一切 , 校长林文庆后来成了汉奸,成了厦大不愿多提的校长,而在厦大校园中,鲁迅的身影无处不在,鲁迅纪念馆 , 还有鲁迅的花岗岩塑像、鲁迅广场,校门上、校徽上的“厦门大学”是鲁迅的墨迹,信封上、证书上的“厦门大学”也是鲁迅的手书 。
下期,我们继续谈鲁迅与厦门 , 谈谈鲁迅在演讲中播撒了“新文化运动”的种子,敬请期待 。
-THE END-
编辑/黄宜欣
1.《两地书》,鲁迅
2.《鲁迅与厦门大学的是是非非:拿高薪为何反要离开》 , 网易历史,2009年9月
3.《厦门环岛轶闻》 , 新华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4.关于鲁迅在厦门的演讲,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房向东,2009年03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