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陵叟》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名篇,作于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 。这一年都城长安周边地区的农民遭受了两场灾难,首先是春旱,从前一年冬天到第二年春天没有降水出现,久旱成灾,导致麦苗枯黄,几乎绝收 。
好不容易等到老天爷下雨了,赶紧抢种,不料秋天又遭受了早霜之灾,秋季作物籽粒不饱满,干干瘪瘪的就停止了生长 。农民辛苦一年,却遭受两场灾难,庄稼几乎颗粒无收,生活何等悲惨可想而知 。然而,更悲惨的事情还在后面,尽管颗粒无数却仍要交粮纳税,百姓苦不堪言 。
在这种情况下,官府全然不知心疼自己的百姓,反而收粮收税忙,因为他们怕自己的考核目标完不成,影响升迁,所以不但不上报灾情,反而急急忙忙收取税赋 。
在这种情况下白居易写了这首《杜陵叟》: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
诗的前半段写出种田的杜陵叟的苦难遭遇,杜陵叟的悲惨无奈与长吏的贪婪狡诈形成鲜明的对比 。还借杜陵叟之口,控诉了这些官吏”虐人害物似豺狼,钩爪锯牙食人肉”
后半段有了起伏,诗人说不知是谁上奏给皇帝,皇帝知道灾情后心生恻隐,于是下了一道圣旨免除了京畿地区的税赋 。因此他写道:”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
德音是什么那么什么是德音呢?又为什么书写在白麻纸上?
其实正是因为白居易等人的建议才免去了京畿地区该年的赋税,据《资治通鉴·唐纪·宪宗纪》载:
“(元和四年)上以久旱,欲降德音 。翰林学士李绛、白居易上言,以为欲令实惠及人,无如减其租税 。”
从这里看德音好像和减租税没有什么关系 。
实际上这里,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使用宋代的术语描述唐朝的事情了,宋朝的”德音”实际是对在押罪犯减轻刑期,《宋史·刑法志三》记载:”凡德音,则死及流罪降等,杂罪释之,间亦释流罪 。“类似于后世常说的大赦天下 。
所以,司马光想表示的其实是唐宪宗刚开始只想赦免犯人的罪行敷衍过去,但是在李绛、白居易等人苦劝之下才同意减免受灾百姓的租税 。
从白居易的诗文大意可以看出,他口中的德音显然指的是免除百姓的诏书,而不是赦免囚徒 。
其实”德音”作为一种诏书形式固定为赦宥是宋朝才固定下来的,在此之前德音的范围是很宽泛的 。
最初”德音”并非特指皇帝的语言或旨意,比如《诗经》中就多次出现”德音”一词,诗经中的”德音”大致可以理解为美好的言行,而具有这样美好言行的人既有王一级的人物,也有普通百姓,既可以是男也可以是女 。
但是后来德音开始用于帝王,可以泛指皇帝言语、命令等 。《南齐书·顾欢传》中说:”陛下宜发明诏,吐德音,布惠泽,禁邪伪,薄赋敛,省徭役“,将德音与明诏并列,并用了动词”吐”,说明这里的德音是语言,并且此时的德音内容包括道德教化,减税负,免徭役等内容 。
推荐阅读
- 夏夜叹杜甫全文翻译 夏夜叹杜甫的解说
- 曹植白马篇原文 白马篇原文及翻译
- 酱油还是酱油后来分支出来生抽及老抽
- 杜甫绝句翻译 杜甫绝句古诗原文及翻译
- 寻陆鸿渐不遇翻译及赏析 寻陆鸿渐不遇阅读答案
- 江城子秦观翻译及赏析 江城子秦观赏析及答案
- 管晏列传原文及翻译 管晏列传原文及翻译重点字词翻译
- 泊船瓜洲王安石古诗原文 古诗泊船瓜洲王安石赏析
- 如何区分寒咳热咳以及积食咳嗽
- 鲍子难客文言文翻译 鲍子难客文言文原文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