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翻译及原文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注释( 六 )


“博学”指广泛学习和学问渊博,”笃志”指要有坚定的志向 。整句就是要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 。本节子夏阐述了治学之道: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博学与笃志是基础,切问与近思是方法,能够做到这四点,就可以达到儒家所提倡、追求的”仁”了 。
【内容梳理】
题目解说
《<论语>十二章》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的十二条语录,是孔子在不同时间与弟子们的谈话记录;”论”的意思是编纂,《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爱 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 倦”的精神 。
这十二章《论语》分别阐述了哪几个方面的道理? 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
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
阐述学习态度: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学为乐,培养兴趣)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谦虚好学)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既要从正面学习其经验,又要从反面吸取教训 。)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珍惜时间 。)
阐述学习方法: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传不习乎?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强调复习)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思结合)
阐述品德修养: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宽以待人)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忠实守信)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顺心而为) 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安贫乐道) ⑤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安贫乐道)⑥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坚守志向) 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博学仁德)
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
读半部《论语》就可以治理国家(天下);道出(强调)了《论语》在人格修养(修身)和国家治理(治国)方面的巨大作用 。
在孔子看来,”人不知而不愠”也是一种”君子风范”,那么作为”君子”应具有那些风范呢?
应具有高尚的道德,宽广的胸襟,善良的心地 。
“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么做的好处 。
这是一种严于律己、勇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只有这样,人才能净化自己的思想,才能在做人与求学方面得到提高 。
我们从”温故而知新”这句话中,得到什么启示?
一个好老师应该是能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的知识中有所发现 。强调要独立思考 。
“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 。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绝对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礼记 学记》中记录了孔子的话”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这说明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 。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可见,”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 。
学习与思考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文中孔子的话加以分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