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蜀记翻译及原文 入蜀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四 )


崇宁年间,因为母亲的召唤,刚过不惑之年的克勤,第一次回到了四川成都,“崇宁中还里省亲,四众迓拜 。成都帅翰林郭公知章请开法六祖,更昭觉 。”宋徽宗还专敕其开堂 。值得一提的是,克勤也曾是惟胜真觉的徒弟,和纯白可谓师兄弟 。

入蜀记翻译及原文 入蜀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入蜀记翻译及原文 入蜀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 清释中恂、罗用霖编《重修昭觉寺志》载“昭觉全图”,光绪二十二年(1896)刊刻本
从纯白时代起,昭觉寺就步入了国家寺庙“十方丛林”,但在克勤第一次住持昭觉寺之前时,即昭觉在纯白圆寂之后,曾经短时间被后任者更名六祖寺 。克勤住持昭觉,似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把名字改了回来 。作为十方丛林的昭觉寺,在宋徽宗亲自敕住持克勤开堂且两次住持,并因其“度弟子五百人,嗣法得眼领袖诸方者百余人,方据大丛林,领众说法,为后学标表,可谓盛矣”,确定了其在禅宗临济宗中的显赫地位 。
克勤第一次住持昭觉寺,于“政和间谢事,复出峡南游”,明僧明河撰《补续高僧传》则说其,“更昭觉凡八年 。”大约八年后,克勤再一次出川南游,并留居湖南澧州夹山灵泉院 。在这里,他完成了禅宗史上著名的与慧能的《坛经》匹敌的“宗门第一书”《碧岩录》 。
《碧岩录》是克勤依据川籍的另一位高僧、禅宗青原下九世云门宗雪窦重显(980-1052)的《颂古百则》加以评唱,又经过其随听弟子记录整理,在其生前就已结集出版 。《碧岩录》是自崇宁(1102-1106)年间克勤住持成都昭觉寺时至政和年间(1111-1117)住持夹山灵泉院及湘西道林寺的十数年中,为门人所开示的《颂古百则》的讲义 。至于“碧岩录”的书名,因其所居夹山灵泉院由唐代善会禅师(805-881)所创,《景德传灯录》卷一五载《澧州夹山善会禅师》有言:“问:如何是夹山境?师曰:猿抱子归青嶂里,鸟衔花落碧岩前 。”夹山因此别名“碧岩”,书名亦当源于此 。
今人一直有圆悟克勤遗有一件“茶禅一味”墨宝于日本大德寺之说,并与一休和尚有关 。然而据陈香白考证,其实这种说法完全是空穴来风,以讹传讹 。“我去大德寺 。……我坐火车干线非常快地到了那儿,通过翻译问当地的住持,是不是有高僧写过‘茶禅一味’、能不能让我观赏一下?他懵了,说我在这里当住持,从来没有听过这件事,也没见过‘茶禅一味’的书法 。”
入蜀记翻译及原文 入蜀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 1124年(宣和六年),圆悟克勤给徒弟虎丘绍隆写了一份信,即著名的圆悟印可状,今存日本
入蜀记翻译及原文 入蜀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入蜀记翻译及原文 入蜀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 虽然遭到了弟子大慧宗杲的痛心毁板,但到了元大德四年(1300),嵎中张炜就着手对《碧岩录》予以重新雕板,大概至延佑四年(1317),完成了新刻 。图为日本国立图书馆和东京图书馆分别收藏的《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覆元本的两个版本,分别为妙心禅寺刊本和瑞龙禅寺刊本圆悟克勤的确讲了一些关于茶的句子,如《碧岩录》卷第三讲到的公案“赵州‘吃茶去’”,卷第八说到的“但随时自在,遇茶吃茶,遇饭吃饭”,《圆悟佛果禅师语录》有“脱却情尘意想,放教身心,空劳劳地于一切时遇茶吃茶、遇饭吃饭”,“遇饭吃饭,不知是饭;遇茶吃茶,不知是茶”,“遇饭吃饭,遇茶吃茶,终日只守闲闲地,盖他胸中无许多波吒计校 。所以道,心若无事,万法一如,无得无失,终日只履践此一片田地 。凡有来问,只将此事截断 。所以道,见须实见,悟须实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