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讲道:“潜龙在渊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要待时而动,不可四处张望,要懂得保存自己的实力 。曾国藩早年在京为官,对《易经》颇有研究,他将“潜龙在渊”四个字奉为人生哲学,凡事都不标榜,不出头,不轻举妄动 。
一、抗旨不遵,见死不救在曾国藩回乡创办湘军之初,只拉起一支万余人的队伍,他部下的一员大将江忠源知道之后,未加考虑,便将这一情况向咸丰皇帝说明,此时被太平天国搞得焦头烂额的咸丰皇帝哪里管得了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如何,能否对付得了太平军,在他眼里,这万余人就是万把刀,因此他立即下旨,命令曾国藩率领部队去增援湖北,解救被太平天国西征军围困的武汉 。
此时的曾国藩当然知道,自己的这支部队,是他起家的资本,面对太平天国数倍于己的兵力,现在赶去增援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取灭亡,其实在咸丰皇帝下旨之前,他的老师,时任湖广总督的吴文镕便向他发来了求救的文书 。再者,曾国藩的部将王鑫发誓要为谢邦翰等人报仇,一再请求曾国藩准许他带兵增援 。
一边是自己的老师被困重围,一边是自己的部将再三请命,又有皇帝亲自下达的谕旨,按照常理,曾国藩于情于理都应该出兵增援,但是,曾国藩毅然决然地复信拒绝出兵,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老师被太平军击败,自杀身亡 。虽然吴文镕被迫自杀身亡,但是吴文镕并没有记恨自己的这个见死不救学生,反而十分欣赏自己学生的大局眼光,以及高明的办事手法,并在给曾国藩的回信中称赞东南大局,全靠曾国藩一人 。颇给人一种大义凛然的风范 。
这是曾国藩的第一次抗旨,结局是自己的恩师吴文镕被迫自杀,在常人看来,这确实难以理解,不过对于曾国藩,这只是潜龙在渊的第一次尝试而已 。
曾国藩的第二次抗旨,发生在同年的十二月,这一次看起来对他更为重要,因为这次需要他解救的,是他手下的得力干将,江忠源!然而,曾国藩再次上演之前的那一幕,他仅仅派去了一千新练兵勇去救援,明眼人一眼便看得出,这只不过是曾国藩应付朝廷指令的手段罢了,一千兵勇去了也是杯水车薪,对于结局没有什么作用 。最终,江忠源也如同之前的吴文镕一样,兵败自杀 。看起来,这的确是一个令人惋惜的结局 。
图为湘军名将江忠源
【平步青云什么意思 步步高升平步青云什么意思】但其实,曾国藩又何尝不想去解救自己的老师和自己的部将,吴文镕作为自己的老师,又身为湖广总督,显然是曾国藩的后盾,在政治困境中能够替曾国藩撑腰,而江忠源作为跟随自己最早的部将,职务高,又富有实战经验,是曾国藩手中的一把利刃,两者对曾国藩来讲都是依仗,但面对救援就要自身落入虎口的局面,曾国藩很决绝,坚持己见 。
第三次抗旨则发生在第二年的二月份,当时的太平军攻破了清军的黄州大营,朝廷再次下旨令曾国藩援兵武汉 。这次的曾国藩仍是按旧例评判双方的实力差距,他认为,太平军兵多将广,训练有素,又擅长水上作战,而水师正是湘军的短板,因此,曾国藩拍板,不出兵!咸丰皇帝回复曾国藩的奏章大意则是:“看你的奏章,仿佛各省的军务都由你一个人承担似的,你难道有这个才能?平日你爱自夸,总以为天下没人能超过你,事情到来时,真能担大任倒好,如果猥琐可不是让天下人笑话?”
面对咸丰帝半激将,半命令的回复,曾国藩仍然是按兵不动,坚决不出兵增援武汉 。
但是数次抗旨不遵,曾国藩总要上书陈明缘由,他凛然说道:“我不出兵绝对不是怕死,你一定让我出兵,只是毫无作用,我是文人不懂武事,出兵必败,但又不想让天下人看我的笑话,因此焦虑不安,恳请皇上能够理解我的苦衷,等到有能力抗击太平军时,我一定殚精竭虑!”
推荐阅读
- 平平淡淡简单的幸福是什么歌 歌词平平淡淡简单的幸福是什么歌名
- 为什么煮好的粽子用凉水泡
- 核酸检测什么情况下阳性
- 核酸逾期未采样是什么意思
- 工作室否认王珞丹退出演艺圈 王珞丹为什么退出演艺圈
- 屁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请问放屁多是什么原因
- 尿酸高吃什么食物最好最佳 尿酸高可以吃什么食物表
- 尿酸高吃什么好 尿酸高吃什么好能降尿酸
- 尿酸高吃什么 尿酸高吃什么药降尿酸
- 山竹的挑选方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