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 , 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又将来临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 , 聚焦后疫情时代 , 面对未来社会、经济、环境等挑战 , 博物馆应如何开启新思考、探索新模式、提出新方案 , 展开广泛探讨 。
目前 , 成都市共有博物馆160家 , 其中国有博物馆50家、非国有博物馆110家 , 非国有博物馆的数量和质量均是全国城市第一 , 堪称“中国博物馆之城” 。据悉 , 在最近的第四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中 , 成都市有8家博物馆分别获评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 。至此 , 成都的国家级博物馆数量达到20家(一级6家、二级7家、三级7家) , 其中非国有博物馆有10家 。
【四川博物馆,重新认识成都国宝系列①丨四川博物院】今起 , 红星新闻文化频道特别推出“重新认识成都国宝”系列报道 。为此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深入成都各大博物馆 , 采访了年轻一代的讲解员 , 用她们最具青春活力的讲解方式 , 带你探索这座神奇的中国博物馆之城 , 重新认识我们身边的“镇馆之宝” 。
首篇 , 四川博物院公众服务部的赵曼琳为你讲解的两件文物 , 是汉代的石案和三国时的庖厨俑 。
今年27岁的赵曼琳 , 从事讲解行业已有4年 , 她在讲解中告诉大家:千年以前的古人 , 吃饭时早已实行过当下流行的分餐制 , 只是具体形式和礼制与今日有所不同 。
四川博物院讲解员赵曼琳
杯盘齐整的石案:
商代之后便普遍形成分餐制
现在 , 越来越多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在推行 。最近 , “分餐制”再次成为热点话题 , 引发了人们的讨论:“古代人分餐吗?”“他们那会儿又吃什么食物呢?”带着这些问题 , 我们可以穿越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去寻找答案 。
这件石案出土于绵阳东汉崖墓 。“案”就是古代人们的餐桌 , 这件石案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三个餐盘、八个双耳杯 。餐盘通常用来盛放菜肴和肉类 , 耳杯通常为酒杯 , 也可以盛放米汤、粥等流质食物 。
石案(东汉年间 绵阳市崖墓出土)
分餐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 。商代之后 , 人们普遍实行分餐制 , 这不仅是根据当时的生产状况而定 , 同时也是礼制思想的体现 。《礼记》中规定 , 当长辈和晚辈一起吃饭的时候 , 六十岁、七十岁、八十岁的老人 , 分别应该有三盘菜、四盘菜和五盘菜 , 以此表示对长辈的尊重 。
到了汉代 , 人们仍然采用分餐制 。《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的“鸿门宴”上 , 五人一人一案 , 分而食之 。樊哙闯进军门后 , 项羽赐给他“一生彘肩(猪前腿肉)” , 樊哙便将盾牌翻过来临时当成自己的“食案” , 拔剑割肉 , 豪放又讲究 。
忙碌专注的庖厨俑:
案板上食材丰富 还有最早的饺子
我们刚了解了汉代的分餐制 , 那他们那会儿吃的又是什么呢?别急 , 我们这儿还有一件三国时期的珍贵文物 。
庖厨佣(三国时期 忠县涂井崖墓出土)
这件庖厨俑是国家一级文物 , 可以看到这位厨师左手扶压鱼上 , 右手作剖鱼状 , 神情专注 。仔细观察他面前案板上的食材 , 可以说是非常丰富了:从右往左 , 依次有鱼、乌龟、猪头、羊头和鸭子 , 羊头旁边是一个饺子的形象 , 外观与现在的饺子如出一辙 。经资料查证 , 这个案板上的饺子应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饺子的雏形 , 所以被称为“天下第一饺” 。
推荐阅读
- 青岛市民俗博物馆 青岛孟庆泰,青岛天后宫游记
- 四川人的月子餐都吃啥 四川产妇月子餐食谱介绍
- 天府之国指的是成都吗 天府之国指的是四川还是成都
- 天台山在哪里
- 参观广东省博物馆800字作文
- 参观长沙博物馆500字作文
- 富春山居图在浙江博物馆哪个馆
- 钒钛之都是哪里
- 谭维维央视,谭维维三登央视春晚成"春晚常客"
- 2018年四川教师公招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