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人是学来的还是教得不好?关于攻击性行为 , 您要知道这些 。 都诚恳地承认错误和道歉 , 可他还是屡犯不改 , 总是打完了才想起来不能打 。
类似于这种“打人”的行为属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范围 , 是很多孩子都会出现的问题行为 。 传统观念上 , 孩子打打闹闹很正常 , 即使那个孩子经常打人 , 大人也多将其视为家长的教育不到位 。 其实 , 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没有这么的简单 。
一、认识幼儿攻击性行为
1.攻击性行为
幼儿攻击性行为指的是幼儿有意在身体上、语言上或精神上侵犯或损害他人 。 幼年时期的攻击性行为是青少年以致成年后许多问题行为的“前奏” , 它是幼儿发展水平局限性和心理问题的映射 。
2.攻击性行为的类型
幼儿攻击性行为分为身体侵犯、言语攻击、间接欺辱 3 种形式 。 身体侵犯指的是用自己的身体或武器攻击他人身体;语言攻击包括嘲笑、讽刺、诋毁、谩骂他人等行为;间接侮辱则是通过鼓动众人的社会化意识来对他人造成伤害 。 相比较而言 , 前两种攻击行为较为基础和常见 , 间接侮辱的行为则社会化水平比较高 。
3.攻击性行为的表现
同攻击性行为的类型相对应 , 其表现也分为三种:物理(身体)、言语和精神 。 物理和言语上的表现比较直观 , 被受对象也很明确 , 而精神上的攻击有时会比较模糊 , 对象不清晰 , 容易泛化 。
攻击性行为其实是极为常见且普遍的行为 ,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或多或少都会有所表现 。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会攻击他人呢?是学来的吗?还是家长教育不到位?
二、造成孩子有很强的“攻击性”的原因?
1.性格因素造成
不得不承认 , 有些性格气质的孩子更容易有攻击性行为出现 。 从气质类型的角度上说 , “胆汁质”类型的孩子本身的性格特质就包含情绪易激动 , 易攻击他人 。
2.控制能力弱
处在激动情绪中的孩子更容易动手动口伤害他人 , 这是因为幼儿本身的情绪控制和行为控制水平比较弱 , 情绪稍微过激很容易带动到行为表现上 , 再加上理性的语言表达在激动时常常跟不上大脑 , 于是就造成攻击行为发生 。
3.强烈的个人意识表达
攻击性行为在1—3岁的孩子身上发生时 , 很多时候是个人主权和个人意识的宣扬 。 这一阶段 , 孩子个体意识快速发展形成 , 并且在长时间内都是个体意识占主导地位 。 他们很难同他人分享和商量 , 对于别人的行为十分敏感 , 并会有强烈的抵触 , 表现起来就是攻击行为 。
4.家庭教养方式导致
家庭教养方式不当也会使得孩子多发攻击性行为 。 同民主、放养型教养方式相比 , 受到专制、冷漠型家庭教育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
5.生活中暴力行为的学习
在孩子的生活中有暴力行为出现的话 , 孩子极其容易习得这些行为 。 特别是家人如果存在明显的攻击行为 , 孩子对外的攻击性会十分明显 。 除此之外 , 电视、书籍、游戏等各种信息媒介中的暴力行为也会影响到孩子 。
攻击性行为作为基本的幼儿问题行为 , 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除了受到自身性格、发展水平和控制能力的影响 , 外籍环境也与攻击行为的习得和表现密不可分 。 虽然说每个孩子都会存在攻击性行为 , 但是如果家长没有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及时地纠正和干预 , 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不小 。
三、孩子有很强的“攻击性”对孩子产生哪些影响?
推荐阅读
- 萱草花语
- 孩子遇到困难解决不了就逃避怎么办
- 宝宝光脚的好处 孩子光脚跑的注意事项
- 孩子之间的纷争该怎么进行教育
- 父母如何区分孩子的焦虑和内向
- 父母功利的思想会危害孩子吗
- 孩子“延迟满足”怎么办
- 孩子偏食是什么原因 孩子偏食怎么办
- 如何让宝宝爱上喝水
- 孩子怕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