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谁在托底土拍?

??文/乐居财经 严明会
??一个月前的福州土拍,很冷。且不提泰禾、福晟,连深耕于这座城市的阳光城、世茂、大名城也均未参与其中。
??曾几何时,闽系民营房企一度成为土拍市场“收割机”。尤其 2008-2016 年,闽系民营房企黑马频出。胆子大,能借到钱、能融到资、能上市、能加杠杆、能并购的,都把握住了这波红利。
??如今,风水轮流转,这些民营房企真的囊中羞涩了。
??阳光城忙债务化解,世茂卖资产的脚步不止,泰禾忙复工复产……它们自救且自顾不暇,还哪有钱到土拍市场"挥霍"。一位闽系房企老板更是坦言:少买地不会"死"人,但多买或买错就会没命。
??但出乎意外的是,这轮福州土拍中,大东海、恒荣置业、众益置业、航旭置业等不知名的小微房企却斩获颇丰。
??他们是行业的“小透明”,在行业销售额前100,甚至前200的榜单中,找不到他们的名字,大多数甚至没有自己的官网。但自从头部房企开始躺平之后,没有了高溢价,没有了激烈的轮番举牌,小微房企开始重新入场。
??一位本地开发商告诉乐居财经,他们正在密切关注福州的土地情况,“如果不用和大开发商们拼出价能力,能拿还是要拿一块的。”
??除了小微房企,国企央企、地方城建城投公司更是当之无愧的拿地主力军,尤其在第三批次拍地中,干脆3/4都是国资系出来拿的地。
??例如,好多年没拿地的京派房企——京投发展,就提前备好150亿,参与北京最后一轮轮土拍。
??它这次拿地就是奔着东坝的TOD而去。去年圣诞夜那天,朝阳东坝三宗地块被京投公司、京投置地联合体以175.3亿元底价包揽。京投发展总裁高一轩随即在朋友圈转发拿地海报,并配文:致敬东坝,我们来了。
??国家队“兜底”
??早在第二轮供地,国企、央企发力拿地的现象已经初见端倪,这一次则更为明显。尤其是在深圳,11宗涉宅地块争先上架揽金近370亿,其中深圳地铁179亿连下5宗地块,大有包场之势。
??此后,深圳地铁高管在朋友圈分享了5宗地的成交庆贺图,和一张正在认筹的新盘广告图,并配文写下“国企担当,国企实力,新房首选”的宣传语。
??这一幕,成为了国企唱主角的缩影。
??在济南,保利、中建、葛洲坝等房企不断闪现身影;在上海,招商蛇口、深业、中建方程、安徽交通控股等担当主力;在广州,保利、广州南投、知识城集团等国家队,亦合计竞得了13宗地中的8宗......
??将时间线拉长,放眼去年全年,百强中拿地金额同比上涨且全年金额超过250亿的房企中,国企、央企占据半壁江山。其中,万科、中海、招商、华润等均位列2021年新增拿地价值top10,而越秀、建发等在集中供地中表现突出,拿地金额较2020年增长129和60%。
??2021年,在新增货值top4中,除碧桂园以超过5800亿元位列榜首,其余均为国企、央企,保利、万科、中海等新增货值超过3000亿元。此外,拿地成交价top10中,有九席都由国企、央企霸占。
??值得注意的是,央企国企在拿地投资策略上也不尽相同。
??大部分房企如金茂、建发等拿地高峰主要集中在上半年,聚焦在第一次集中供地,其上半年拿地金额较全年占比均超过六成。另外,中海、武汉城建、大华等相对聚焦在二、三轮集中供地,而·中海下半年拿地金额占全年比例接近六成。
??很多人还记得,在2021年初的首轮集中供地,中海地产攥着大把钱,却无用武之地,一度被“群嘲”。
??但在中海发展主席颜建国看来,第一批的集中供地市场很热,竞争激烈,回报低。“中海上半年总的来看拿地比预期稍微少了一点点,但投资纪律比拿地本身更重要,中海不会为买地而买地。投资的目标最终还是要看土地市场的竞争情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