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的免疫系统和后天免疫又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 故而容易出现免疫空白期而感染猪瘟的母源抗体消长规律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 被国际兽医局(OIE)列为 A 类传染病 , 我国也将该病列为一类传染病余琼等(2012)的研究数据表明:维持初乳的 0 日龄仔猪无猪瘟母源抗体 , 1 日龄仔猪猪瘟母源抗体达到高峰 , 以后逐渐降低;猪瘟母源抗体对 1~28 日龄的仔猪有保护 , 少部分猪在35 日龄还有保护 , 但是 , 母源抗体的存在也是导致仔猪猪瘟疫苗免疫效果不好的一个重要因素 , 因此确定正确的首免日龄非常重要 。通过实验 , 应于 28~35 日龄对仔猪进行首免 , 可获得比较合格的免疫保护率 , 是仔猪在保育阶段避免发生猪瘟的重要保障 , 同时做好猪群猪瘟抗体的监测工作 。
2)圆环病毒的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张毅等(2012)的研究数据表明 , 试验母猪产前免疫圆环病毒疫苗 , 对新生仔猪的母源抗体进行检测 , 新生仔猪在哺乳前几乎检测不到 PCV2 母源抗体 , 吮初乳后则逐渐上升 , 10~20 日龄时母源抗体水平最高并在 20 日龄左右达到峰值 , 30 日龄以后迅速下降 , 40 日龄左右降至临界值 。因此在 14~20 日龄免疫圆环病毒疫苗最佳 。哺乳仔猪较高的母源抗体水平能够降低血清中 PCV2 病毒血症的出现 , 从而抑制 PCV2 在机体内的复制 , 保护仔猪在早期免受 PCV2 感染 , 并且能减少仔猪粪便、血清和免疫器官中的病毒数量 。母猪接种 PCV2 疫苗后 , 使该病毒对仔猪的感染下降 , 但并不代表该场整个仔猪群都得到了完全保护 , 要想仔猪得到完全保护 , 仔猪必须免疫圆环病毒疫苗 。国外研究证实仔猪早期初乳摄入量少是引起断奶仔猪综合征的一个主要因素 。因此在生产实践中 , 科学地进行母猪和仔猪圆环病毒疫苗免疫接种 , 保证新生仔猪及时吃到足量初乳是保证仔猪群具有良好免疫力的关键 。
3)蓝耳病的母源抗体消长规律猪蓝耳病是目前猪场普遍感染和引起持续损失的疾病 , 免疫程序非常重要 。杜喜忠等(2012)的研究表明 , 蓝耳病母源抗体 21 日龄开始急剧下降 , 半衰期 9 d 左右 , 在断奶前后母源抗体基本下降到临界值 。韩先桂(2011)的研究结果显示 , 通过 14、21、28 日龄免疫蓝耳病活疫苗的检测结果看出 , 14~21 日龄免疫效果最好 。根据蓝耳病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和蓝耳病病毒特有的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DE)以及蓝耳病活疫苗产生中和抗体缓慢的特点 , 蓝耳病活疫苗的免疫宜早不宜晚 , 建议 14~21 日龄免疫 , 同时做好母猪群蓝耳病病毒抗体的监测和商品猪群蓝耳病稳定性的监控 。
4)伪狂犬病的母源抗体消长规律伪狂犬病是一个会严重影响猪场商品猪经济效益的疾病 , 特别是2012 年河北、山东部分省市暴发伪狂犬病 , 以商品猪的高死亡率和典型的伪狂犬病症状为特征 , 因此对伪狂犬病的防控必须加强 。首先必须了解伪狂犬病母源抗体的变化 , 根据杜喜忠等(2012)的研究表明 , 母猪产前 30 d 免疫可以使仔猪获得较高的母源抗体 , 但是目前市面的伪狂犬病疫苗的保护期为 4~5 个月 , 因此建议母猪免疫采用普免3~4 次/年的免疫方法;仔猪随着日龄的增大母源抗体开始下降 , 抗体阳性率由 4 周的 100%下降到 10 周龄的 54.55% , 其中 6~8周龄下降最快 。杜喜忠等(2012)的研究还表明 , 仔猪5周龄前免疫 , 伪狂犬病毒 gB 抗体阳性率和 S/N 值转化值均下降 , 说明母源抗体可能抑制仔猪主动免疫的建立 , 疫苗抗原中和母源抗体后出现免疫后的抗体水平低于同期母源抗体水平 。因此 , 在伪狂犬病疫苗免疫程序的设计上 , 克服被动免疫获得的母源抗体对仔猪主动免疫的抑制是关键 。根据 2013 年发病猪场的检测发现 , 120-150 日龄的肥猪的伪狂犬的保护性抗体阳性率非常低 , 建议仔猪伪狂犬病的加强免疫方案为:1 日龄滴鼻、8~10 周龄、12-14 周龄共 3 次免疫 。
推荐阅读
- 秋冬季节仔猪腹泻该咋治
- 仔猪秋冬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的综合防治
- 假死仔猪的急救处理
- 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
- 仔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 仔猪黄白痢的诊断及治疗
- 仔猪营养性贫血
- 如何防治仔猪红痢
- 断奶仔猪应激综合征的原因及治疗措施
- 利用饲料添加剂及药物预防仔猪水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