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保育阶段的这两种新的猪病( 三 )


5)口蹄疫的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口蹄疫是以水疱性病变为特征的烈性传染病 , 我国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之首 , 不同年龄的猪易感程度不完全相同 , 一般是日龄越小的仔猪发病率越高 , 病情越重 , 死亡率越高 , 损伤越严重 。余琼等(2012 年)的研究结果表明 , 未吃初乳的 0 日龄仔猪均无母源抗体 , 1 日龄仔猪母源抗体滴度达到高峰 , 以后逐渐降低;口蹄疫母源抗体对 1~14 日龄的仔猪有保护 , 部分仔猪在 21 日龄还有保护 。28~35 日龄首免后 21d 时免疫抗体合格率低于 70% , 28d 后达到峰86.7% , 1 个月后再免一次 , 则有效免疫抗体水平可维持较长时间 , 以后逐渐降低 , 至 5 个月后已不能保护 。曾存芳等(2010 年)的研究建议 , 对 120 日龄左右的育肥猪强化一次口蹄疫免疫 , 以保证口蹄疫的免疫效果 。
4、综合饲养管理措施
4.1 仔猪提前训料
断奶仔猪目前主要采取提前训料、 缓慢过渡的方法来解决断奶应激题 , 可以使仔猪断奶后适应饲料的变化 。断奶后的饲料过渡:断奶前 3d 减少母乳的供给 (给母猪减料) , 迫使仔猪进食较多的乳猪料 。断奶后维持原饲料(原料槽再喂 1 周) 、原圈(赶母留仔) 、原窝(转 群)三不变 , 逐渐过渡 , 5~7 d 全部换成断奶仔猪料以减少断奶应 激 。2 周内保持饲料不变 , 并适量添加抗菌素、维生素 , 以减少应激反应 , 饲料要保持清洁 , 防止霉变 , 剩料及时清除 。2 周后饲料中逐 渐增加仔猪料 , 减少乳猪料 。3 周后全部采用仔猪料 。仔猪食槽口 4个以上 , 保证每头猪的日饲喂量均衡 , 避免因突然进食大量干料造成腹泻 。安装自动饮水器 , 保证仔猪充足的清洁饮水 , 断奶仔猪采食大量干料 , 常会感到口渴 , 如供水不足会影响仔猪的正常生长发育 。
4.2 分群
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 仔猪达到断奶日龄时 , 将母猪调回配种舍 , 仔猪仍留在产房饲养 1d , 使仔猪有一个离乳、转群 的适应过程 , 第 2 天全群转入保育舍 。转入保育舍前 , 要对该保育舍的所有设备进行全面维修 , 彻底清扫、洗刷和消毒 。保育舍仔猪一般 为每个栏位 8~10 头猪 。仔猪断奶、转群后 , 情绪不安 , 为减少应激 损失 , 避免并群后争斗 , 最好采取原窝转群 , 减少混群并群 。如必须 混群并群 , 则采用对等比例混合 , 夜并昼不并 , 切忌将单个仔猪混入一窝猪群内 。
4.3 环境控制
4.3.1 温度断奶仔猪适宜的环境温度应控制在 26~28℃为宜 。保持干燥、清洁、空气清新 。
4.3.2 湿度育仔舍湿度过大会增加寒冷和炎热对猪的不良影响 , 相对湿度以65%~75%为宜 。
4.3.3 环境卫生每日必须清扫 3~4 次栏舍 , 保持栏舍内干净卫生 。夏天应在上午9 时左右冲刷猪舍 , 每周消毒 1 次 。
4.3.4 定位训练新断奶转群的仔猪吃食、 卧位、 饮水、 排泄区尚未形成固定位置 , 所以 , 要加强调教训练 , 使其形成理想的睡卧和排泄区 , 这样既可保持栏内卫生 , 又便于清扫 。
5、小结
断奶猪特别是断奶后 2~4 周内极易患病 , 必须对引起断奶应激的各个方面和各种因素有充分全面的了解 , 采取综合管理措施 , 减少和杜绝由于断奶应激所引发的各类问题 , 同时 , 必须对猪瘟、圆环病毒感染、蓝耳病、伪狂犬病和口蹄疫等主要病毒性疾病的母源抗体的变化规律有科学的认识 , 正确地选择免疫时机和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 让仔猪断奶关获得正常过渡和商品猪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