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地产人眼中的「房地产」( 二 )
从理论上来说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结束
房地产也将「寿终正寝」
但这仅仅是理论
更多时候 , 理论并没有什么用
于当下来看 , 房地产不会消亡
这里的语气是确定以及肯定的
但所显现的形式却更加趋于多元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结束
房地产将从新建房转至旧改、保障房
在我工作的这些年里
我去过很多不同的区域和城市
虽然彼此间相隔甚远 , 但却又相通
诸如新城、新区、湾区、都市圈等
它们之间的区别仅仅是行政等级的不同
我前段时间去看了眼 6 年前工作的地方
我开车转了圈 , 发现区域内有数十个楼盘
现在和之前唯一的区别是房子多了
满眼看去都是房子 , 成片的房子
而唯一没有变的 , 依旧是满眼的「荒凉」
即便很多都已经是现房
即便距离城区仅仅只有3、5公里
即便路很宽、不拥堵
但就是很少有人居住
而这才是最真实的房地产现状
我说的这个地方是北方的三四线城市
即便不同区域间存在差别
但这类现象却是一致的相同
然后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当初买房的人很多 , 房子也卖得很好
但最终入住时却成了「鬼城」
即使有如此高的房屋空置率
但依然有很多人买不到房
房子都去了哪里?
我们需要从客户角度来看这件事
我们需要明白他们当初为什么买房
2016 年可以说是「置业觉醒」的一年
当房价一路飙升后
很多人开始认识到房子其实是金融产品
房地产业内流传这样一句话
「今年不买房 , 一年又白忙」
因为房子的金融属性所带来的红利
是工作的数倍 , 甚至数十倍
只需要快速买入 , 然后再适时卖出
便可以获得巨额红利
所有楼盘的销售都在告诉你尽快买入
而且信誓旦旦的告诉你 , 买到就是赚到
结果是你买到了 , 他们赚到了
他们和你更多强调的是买入
但却从来没有告诉你何时卖出
原因很简单
因为他们的收入只出现在买入环节
整个市场都在疯狂供应
所有人都在疯狂买入
当初以为买到了就是赚到了
但如今再看 , 好像并不是这么回事
当一套房子变成了一种金融商品
其本质就已经变了
交易的必要条件是存在交易对象
如果没有人接盘
那么如何完成一次完整的交易闭环呢?
价格上去了 , 有居住需求的人买不起
而不缺房子的人 , 却人均好几套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死循环」
想买房子的人没钱买
想卖房子的人卖不掉
如果想要实现交易闭环
就必须要有一方要作出妥协
要么卖方降价 , 要么买方筹钱
如果交易的双方都没有作出让步
那就只能是保持现状
在卖方看来
房子只要不卖 , 那我就不会亏损
在买方看来
我总会买到一个价格合适的房子
这是市场末端交易的博弈
而对于开发商而言 , 这些与我无关
只要房子卖出去了就好
这类现象多出现在三四线城市
而对于处于都市圈的一线城市而言
那就是另一个玩法
北上广深这类城市自然不用说
只要能买入
偏点、远点、差点又能怎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都市圈的虹吸效应让资源、人口高度集中
就拿杭州而言
买房已经不是你有钱就能买的事
需要资格、需要房票、需要运气
当然还是需要钱
三四线城市的畸形博弈
推荐阅读
- 汇入|上坤地产购回600万美元2022票据
- 绿地|资本策略地产(00497)附属1256万港元出售于2022年到期5.75%绿地票据
- 房地产市场|现在不买房,5年后是“葱价”还是“金价”?李嘉诚早已看透
- 中国房地产|合生创展闫家瑞:行稳致远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 区域|大发地产葛一暘:坚持战略定力,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
- 写字楼|香港制衣“二代”的伦敦地产局
- 合营公司|世茂集团(00813)拟以18.445亿元出售广州利合房地产开发26.67%权益
- 济宁|均价9934元/㎡!2022年济宁最新房地产周度报告
- 石景山|未来10年,别再“死磕”房地产!这“6个产业”比买房更有前景?
- 地产人|2022年,我希望各方面都能好一点|地产人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