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是一种隐形的力量,也是一种自动的本能 。很多家长希望孩子从小就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但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撮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才能成功 。具体地讲:第1步:埋下一粒好奇的种子,培养孩子对知识主动地探索和求知的乐趣 。人都说,“万事开头难”,任何习惯的养成都要“兴趣”开始,以此为起点,让孩子激活探索,大胆求知 。
《小王子》里讲过一句话: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抓一批人来搜集材料,不要指挥他们做这个做那个,你只要教他们如何渴望大海就够了 。增强孩子的求知欲,也要从培养兴趣入手:一要带着孩子走进森林和田野 。让孩子去亲眼看一看争芳斗艳的花草,听一听小鸟的歌唱,摸一摸田地里的牛羊,闻一闻泥土的芬芳,激活孩子的想象力:色彩从哪里来,小动物为什么不能站立起来走路?蚂蚁会不会说话?等等 。
二要带着孩子走进图书馆和博物馆 。让孩子从小感受书籍的知识,感受先人的智慧以及物种的变迁,让孩子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当孩子们对这些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的种子就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 。第2步:树立一个学习榜样,培养孩子的目标感 。孩子对学习有了兴趣,要尽快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一个勤于学习的榜样,这个榜样就会在孩子的心里,成为长久的陪伴者 。
古今中外发奋苦读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孔子读《易》韦编三绝;西汉匡衡凿壁借光;苏秦班固为了读书“悬梁刺股”;隋朝李密牛角挂书;还有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因为看书专注,把自己的怀表当成鸡蛋放到锅里煮了等等 。一个又一个小故事,伴随着亲子阅读,走进孩子心底,成为孩子心目中主动学习,发奋苦读的榜样,成为激励学习的强大动力 。
第3步:制定每天的作息安排,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个命运 。孩子的行为必须经过时间的长期固化,才能形成好的习惯 。由此可见,制定一份固定的作息时间表,显得多么重要 。第一次制定作息时间计划,家长最好要跟孩子商量,要让孩子建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的负责态度 。
比如,每天什么时候起床、早餐,什么时候晨读、上课;什么时候休息娱乐,一直到午餐、晚餐、做作业、睡觉等,都要制定出详细的规划,可能的话,家长要跟孩子签一份“保证书”或者“军令状”,随时提醒,随时监督 。第4步:建立一套奖惩约定,强化孩子的执行意识 。有了计划之后,关键在执行,尤其第一次出现的行为,要着意校正,否则越往后,纠偏的难度越大 。
因此,建议家长运用“行为引导激励”技术,在不知不觉中,用正向引导,把孩子引入正轨 。比如,在执行之前,家长要和孩子商定完成后的奖惩方式,提高孩子对自我的期望 。这样既可以采取一天一评价,也可以采取一项一打分的方式进行激励和约束 。比如:每完成1项学习任务奖励5分不等,最后积分兑奖换小礼物、小零食,积攒多了,还可以外出旅游、吃大餐等等,让孩子建立成就感,也对行为养成建立自信,形成习惯 。
在这一步,家长要注意2个方面:一是要注意正向激励 。比如看到孩子任务没完成,还躲在客厅看电视,家长这时不要批评,应该表达为:“通过你认真地看电视就能够看得出,只要你喜欢的事情就一定可以做到专注、有效果,我相信,你看电视能够做到,要是看书也肯定没问题” 。二是跟孩子说话要算数 。不能让孩子有“被骗”的感觉,否则孩子的习惯养成会遭到抵触 。
推荐阅读
- 篮球意识名词解释,什么是篮球意识
- 潜意识真的能帮助人成功吗能对他成长有帮助的,拉布拉多能帮助人什么
- 猿辅导讲的怎么样,有多少家长给孩子报网课的
- 欧盟增值税新规则,西班牙增值税怎么理解
- 孩子必上的一节作文课,如何设计好一节作文课
- 附思维导图和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学术论文什么时候需要参考文献
-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研究,什么是青少年自我意识
- 教育孩子的论文,论文教育孩子什么更重要
- 回家吃饭在北京怎么样,孩子一日三餐在幼儿园吃
- 知网英文论文查重规则,英文会议论文查重怎么查